用五年多的时间打赢了女儿的工伤官司,73岁的高荣梅老人如今已心力交瘁。
2004年,上海铁路局南京东机务段职工吕明英下班回家,在穿越铁道时不幸遭货物列车撞倒身亡。作为吕明英的母亲,高荣梅向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了工伤认定,得到的却是非因工伤的认定结果。高荣梅老人走上了打官司的漫漫征程。经历了行政复议、一审、二审,一轮轮下来,高荣梅得到的结果都是“失败”。火车究竟算不算机动车,成为了整个案件的关键。高荣梅老人没有放弃,4月2日上午9点,她又一次站到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原申请再审人席上。
高荣梅老人不服气的是,几乎每一次“败下阵来”,问题都卡在了“火车是不是机动车”的问题上。按照高荣梅老人的思维,汽车都是机动车,更有气势和威力的火车怎么可能不是机动车呢?然而,前面每一次“讨要说法”,对方给出的答复都是“火车并非机动车”。
其实,卡住高荣梅老人申请工伤认定的不仅火车是不是机动车的问题,还有一点:吕明英是穿越铁道时被撞身亡的,这是不是属于在上下班途中呢?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认为,根据相关规定,认定职工工伤情形的“上下班途中”,是指职工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合理路线。吕明英行走的路线不属于合理路线,缺乏构成工伤的基本条件。“火车并非机动车”、“吕明英行走路线不属于合理路线”,这两点都成为了申请工伤认定的“拦路虎”。
经历了一轮轮的失败,高荣梅老人依然没有放弃,她选择了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按照法律程序,这或许也是老人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在4月2日上午9点的庭审中,整个旁听席上坐得满满当当,其中除了一直关注高荣梅老人案件的亲友们,还有一排特殊的旁听人员,他们就是审监一庭邀请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特邀监督员。
在高荣梅老人这五年多打官司的历程中,儿子吕中胜一直支持着并陪伴左右,昨日,他作为委托代理人坐在了母亲身边。夹灰格子圆帽、深紫色上衣,让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在儿子叙说案情和申请再审理由时,老人更多的是在平静地看着儿子。可当儿子讲到吕明英事发经过时,老人的眼中却泛出了泪花。
在4月2日的庭审中,南京市劳保局坚持认为他们所作出的认定是没有错误的,上海铁路局南京东机务段负责人在昨日庭审中表示,吕明英当天之所以没赶上57106次交通班车,是其私人原因造成的;另外其回家可以走员工通道,并不一定要穿越铁道。“吕明英是不是在上下班途中出的事”“火车是不是机动车”仍是庭审的两个焦点。“我自己看到的,那条路也不是我女儿一个人走,他们很多机务段员工都是走那条路,自从我女儿出事后,那条路就被封掉了。”高荣梅解释称。
休庭二十分钟后,经过合议庭综合评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判决。就两个焦点问题:一、关于本案所涉的事故是否发生在条例规定的“在上下班途中”。合议庭评议认为,根据原审第三人单位职工乘坐固定交通列车上下班的一般规定,吕明英在未赶上57106交通班车时,乘坐下一班次交通列车下班回家,属于合理的下班时间。吕明英在下班途中穿越铁路线的行为虽违反了《铁路法》相关规定,但其行为目的是为抄近道回家,应符合“在上下班途中”的情形。另被申请人也无证据证明该事故发生存在《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规定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为工伤的情形。综上,原审关于吕明英行走的路线不属于合理路线,缺乏工伤的基本条件的认定法律适用错误,应予纠正。二、关于火车是否在条例规定的“机动车”范围内。合议庭评议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范围仅限于道路交通领域。《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保护因工作原因遭受伤害的职工合法权益,该法的调整范围是工伤保险行政法律关系,故对条例中的“机动车”应当作通常意义上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解和合理解释,即不仅包括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还应包括轨道交通中的火车、轻轨、地铁等符合机动车技术特征的交通工具。而原审判决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以火车不属于机动车范畴为由,作出吕明英被火车撞伤致死不属于条例规定的“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认定,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
最终,省高院作出了终审判决是:撤销一、二审法院的行政判决;撤销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5年3月4日对吕明英作出的宁劳社工认字(2005)第0399号职工工伤认定;责令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4月2日宣判后,审理此案的法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法官解释说,司法要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此案的法律适用问题,主要涉及两点,首先是吕明英是否在合理路线、合理时间遭遇的事故,其单位安排了两个班次列车,这就是下班车,吕明英选择其中任何一班,都是符合情理的;其次关于机动车的认定,劳保局把工伤认定仅限于道路交通法确定的范围,该法规只限于公路、城市道路等,而《工伤保险条例》中所认定的机动车没有明文规定,不能仅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确定的“机动车”范畴。司法理念以人为本,该判决是结合本案实际情况作出的,也是司法保护职工、弱势群体利益的具体体现。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