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父母带 老人只能协助
【成都商报】:根据我们的这项调查数据,尽管有74%的年轻父母认为老人带小孩不是义务,但73%的年轻父母还是希望老人能帮助自己带孩子。你怎样看待“老人带小孩”这种现象?
【胡迅瑄】:不能简单地说老人应不应该带孩子,着力点应该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本着“一切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原则,考虑怎样带孩子。
孩子每个阶段都要父母带才好,如果老人有条件、乐意的情况下,支持老人带孩子,孩子需要老人的爱,这是自然的亲情关系,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更有利于孩子的情感和成长,但老人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老人起协助父母的作用。对于孩子的培养,年轻父母的情感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首要要素。
【冯淑蓉】:老人帮儿女带孩子是很正常的现象,老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看重家庭关系,希望享受“天伦之乐”。以前一个家庭常有几个孩子,生活条件也不好,父母不会特别重视某一个孩子。而现在因为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很多老人只有一个后代。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年轻人有精力生孩子,没精力养,就会寻求老人的帮助。而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老人有余力帮助自己的儿女。他们也想借着照顾第三代来维系家里三代人之间的感情。
孩子利益优先 家庭内部解决问题
【成都商报】:我们的调查数据表明,75%的家庭两代人在教育、生活方式等都出现过分歧,但其中只有50%能通过沟通解决处理。由于两代人生活方式、教育观念的差异,常常引发家庭矛盾,怎么解决这个事情?
【胡迅瑄】:老人带小孩,本来是没有利弊之说的,这取决于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出现分歧后,老人要反思自己子女成长过程之中的得失,年轻父母也要反思,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抱怨、委屈、愤怒、愧疚等情绪感知背后的事件,主动双向沟通。其实,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爱孩子的,都是对孩子好的,要将自己的优秀和聪明,转化为智慧去面对家庭关系和培养孩子。为此,家庭和谐的根本途径就是彼此心灵相通,要素就是:1、每个家庭成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状态;2、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体会对方的情绪和状态;3、用对方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影响对方。
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老人牺牲晚年的休息时间,帮助带孩子,要心存感激。年轻父亲要明事理;对于年轻妈妈来讲,要摆正家庭主妇的地位,善于说“对不起”,这样分歧就可迎刃而解了。
【冯淑蓉】:许多孩子的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因为他们会把自己无法完成的理想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对他们过于严格,而老人往往出于一种补偿心理,过分溺爱孩子。这时老人和父母就要搞清楚自己的分工,不相互干预,坚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原则”,不要让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互相“抵消”。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钻空子”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过来。
但是我觉得只要抱着以孩子的利益优先的态度,问题就会更容易解决。老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愿意支持孩子是好事,但是自己只能是辅助,孩子要和父母共同成长,才会健康。
【刁荣普】:隔代抚养孩子的家庭常常会出现矛盾。我常对一些老年人说,你要和儿女沟通清楚了才帮忙带孩子,不然你自己会很难受。很多因为带孩子而引发的矛盾,其实在老人抚养自己儿女的时候就种下了引子。当儿女长大也有了孩子,这些问题就会爆发出来。实质就是老人和儿女间矛盾的体现,和孩子的关系反而不大。
我认为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只能从自己内部解决问题。年轻父母要多学习如何科学地抚养小孩;老年人也要放权,让儿女承担应有的责任。
父母角色缺失 会造成孩子性格缺陷
【成都商报】:调查得知,年轻人希望老年人带孩子,大多数认为优点在于与老年人有血缘关系,照顾周到,可以放心工作。但担心的“弊端”是老年人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但与之相反的是,老人们认为自己带小孩的优点在于,儿女们可以追求事业,但他们担忧的“弊端”是:身体状态和精力不好,容易出事故,以及儿女们过于依赖老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刁荣普】:隔代抚养小孩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老年人戏称自己是专门研究孙儿孙女。在老人照顾孩子的现象背后,往往伴随着年轻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角色缺失。这会引起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是无法代替的,如果小时候孩子不和父母一起成长,有可能会形成性格上的缺陷。
如果老人长期把孙辈的生活教育的主导权抓在自己手里,儿女和孙辈都会形成依赖心理。特别是年轻父母,心理不成熟,就会抱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老人没问题还好,出问题他们还会有怨言。当然,只要老人和子女多沟通,孩子的父母负起责任不缺位,老人协助照顾孩子在当前社会还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