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的一天上午,记者走进了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城郊的水富县中心敬老院。这是一座花园式的院子,记者刚一走近,就听见里面传出的笑声和掌声。
走进敬老院记者看到,一群身穿橄榄绿服装的老人正在太阳下闲聊。一位腰系黑色围裙的老人迎了上来,忙拉住记者的手,开口就说:“党关怀了我们,把我的病都医好了。”据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老人名叫杨患碧,今年68岁,来自水富县太平乡太平村。在交谈中,老人告诉记者,没有到敬老院以前,自己就身患肠胃炎,因没钱,一直无法医治。到了敬老院后,政府为自己支付了手术费。“6100元”,老人一直在重复着这个数字。
“这哪像五保老人住的地方呀,完全就是住的别墅。”一位同行的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2008年,水富县将中心敬老院建设列入县政府民心工程,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2009年5月投入使用,现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71人。敬老院内包含生活餐厅一幢,住宿楼两幢,配置有一套较为完整又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健身器材,整个院子被绿色包围,院子里也是绿树红花,绿化带占到了整个敬老院总面积的一半。
不到一会的功夫,院子里聚集了原来越多的五保老人,顿时,诺大的院子像赶集一样,越来越热闹。
78岁的张文英老人在众人的邀请下,唱起了歌曲《南泥湾》。“我喜欢唱歌,每次回家后我都会念着这,在这好,一天三顿,不愁吃不愁穿。”虽然年纪快近80,可她的嗓音依然不减,是敬老院里的一“明星”。一曲罢,在众人的邀请下,老人又接连唱了好几首苗族歌曲。
正当记者准备去参观他们的寝室时,一位老人自告奋勇地说要来给我们“露”一手。“我们的党在群众中生……”、“我们劳动一辈子,辛苦一辈子,靠得党和政府,今天来到这个地方,我们感谢党和感谢人民政府给我们的幸福大家园。”老人声情并茂地唱起了自编自演的曲目。
而从敬老院成立之初就一直生活在这的陈天祥也向记者展示了他自己写的若干个“好”:“党的政策好、领导对院民好、身体锻炼好、房子修的好、吃的好、穿的好、发零花钱好、说不完的好……”
从样板戏到毛主席语录第一篇第一章再到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经典语录,在这里,老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党的感激之情。
走进老人所住的房间,记者看到,床、被褥、卫生间、衣柜、电风扇、椅子、饮水机、电视机、脸盆、痰盂、坐便器等设备一样都不少,就连香皂、沐浴露、洗头膏、卫生纸、浴巾、漱口杯等日用品也都一一配齐,和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区别。
在敬老院呆久了,老人们互相照顾,每天一起吃饭、游玩、唱歌,一来二去,时间久了,老人与老人之间也熟识了起来,有的还产生了在一起生活的意愿。从房间出来,记者遇到了两位手牵手的老人毛银术和邓银珍,两位老人就是在敬老院中产生了感情,与去年正月十二结婚。“她比我大14岁,现在基本都是我来照顾她,洗脸、打饭、陪她散步这些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和记者交谈中,毛银术始终紧紧抓着老人的手,脸上透露着一种幸福。
不知不觉地交谈中,已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毛银术拉着老伴的手,慢慢地往食堂走去……
陪同记者采访的水富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杰告诉记者,截止目前,水富县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率已达到62%,每月每位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的生活费为240元。另据记者从云南省民政厅了解到,随着近年来我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农村敬老院,农村五保对象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供养标准在未来三年将达到当地农村人均纯收入的60%至70%。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