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中有大爱:92岁老人跪求政府修路

  近日,西南地区的人们仍在同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斗争,旱灾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为应对当前特大旱灾,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积极采取地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5.7亿元,投入劳力1534万人、抗旱机动设备55万台套、运水车28万辆次,完成抗旱浇地1695万亩,保障了当前 1805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与此同时,西南各地的百姓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干旱的方法,在平凡的道路上谱写了旱灾大难中的大爱。

  广西92岁老人跪求政府修路

  广西东兰县兰木乡弄台村,因为路没修通,送水车无法到达更近的位置,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不得不每天往返12-24公里的山路。见到记者后,14名一起前往挑水的老人挑水的老人跪在路上,请政府尽快把路修好,而5年前他们就交了修路的集资款。

  92岁的黄正光双膝跪在凸凹不平的石堆上。他左手拄着木棍,右手拿着破旧的水桶,正前往兰木街附近的供水点挑水。14名一起前往挑水的老人也跟着跪在了路上。他们希望记者代为求情,请政府尽快把路修好,把供水点设到更近的地方。

  干旱改变了大山深处人们的生活习惯。在广西东兰县兰木乡弄台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山坳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老人们每天挑水度日,因为路没修通,送水车无法到达更近的位置,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不得不每天往返12-24公里的山路。

  兰木乡位于东兰县西南部,辖区面积255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16142人,聚居有壮、汉、瑶、毛南等四个民族,属东兰县“老、少、边、山、穷”的石山区乡镇之一。

  15名古稀老人在挑水路上跪求政府修路,他们每天要往返24公里挑水

  23日上午,记者从东兰县汽车总站出发,40公里山路后到达兰木乡卫生院,从兰木乡卫生院再到弄台村3公里山路,汽车可以在颠簸中通行。从弄台村到弄怀屯也是3公里,一般车辆无法入内,有一段盘山村道修了一半放下了。

  在弄怀屯到兰木街附近的供水点的山路上,记者遇到一群去挑水的老人,小的60多岁,大的90多岁。听说是记者,他们“噗通”跪下,希望记者代为求情,请政府尽快把路修好,把供水点设到更近的地方,他们实在走不了那么远的路。而5年前他们就交了修路的集资款。

  从弄台村下车,步行约3公里到达弄怀屯,在这里遇到了前去挑水的老人们。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吃水比弄怀屯难的还有两个屯:机告屯和弄独屯。他们也必须到兰木街附近挑水,往返要经过弄怀屯。从弄怀屯到机告屯是3公里,机告屯到弄独屯也是3公里。吃水最难的要数弄独屯了,要往返24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吃上水。

  贵州党员为保抗旱设备运转顺利崖边守护40天

  “我是个老党员了,得尽点责任。”这是威宁自治县斗古乡中关村55岁的共产党员陈小二的朴实话语。为保证供水设备运转顺畅,他在紧靠悬崖的取水点上安“家”已经40天。

  陈小二是7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在云南大理打工,得知家乡大旱,便心急如焚赶回村里。到家的当天晚上,他就听说村里要把牛栏江的水抽上来。第二天一早,他迫不及待地找村干部了解抽水的情况。

  村主任顾大留说:“是的,村里正在想办法如何把江里的水抽上来,你回来得正是时候,我们正缺人手。”1月5日,中关村干旱应急饮水工程正式开工。陈小二成了大忙人,背水泥,扛水管……

  2月5日,经过15天的艰苦奋战,终于把牛栏江水抽到了村里。全村男女老幼挑着桶、撵着毛驴从四面八方赶来取水。水抽上来了,加强对沿线提灌点的管理和维护成了当务之急。中关村抗旱应急饮水工程全长3000多米,采取五级提灌,沿途修建蓄水池5个,架设三相输电线路3000多米。

  为确保正常供水。村里决定从村民中挑选5个思想坚定,为人正派,能吃苦耐劳,有一定责任心的人到各个蓄水点负责抽水及看管设备。悬崖上守水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差事,吃住都在山上。正当村里为物色最佳守水人犯愁的时候,陈小二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强烈请求到岩上守水,而且要到最危险、条件最艰苦的第四个抽水点,这第四个抽水点位于半山腰一处陡峭的悬崖上,当地人称“手扒岩”,行走艰难,距山顶有140多米,抬头只见半边天,脚下是刀削般的万丈绝壁,夜晚,刺骨的河风如狼一般嚎叫,让人毛骨悚然。

  通水的当天晚上,陈小二就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牛栏江畔的悬崖上。几天前,笔者随斗古乡党委书记赵德文及中关村干部来到了老陈的“新家”:蓄水池边一个大石板,一床被子、一张塑料布、一床破了洞的毡子就是老陈睡觉的地方,石板的上方是三个石头支起的炉灶。见我们,老陈风趣地说:“随便坐,石头干净,只是硬了点。”

  据村民们介绍,大年三十晚上,就在家家团圆吃年饭的时候,陈小二在岩上吃的是方便面。半夜里,柴烧完了,他紧裹着被子蜷缩在石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睡梦中感觉身上越来越重,醒来的时候,被子上已铺满了一层厚厚的雪。

  贵州1村民为全村取水牺牲 村民为其申请烈士

  3月10日,贵州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半坡村村民申玉光,在为群民进山洞取水过程中身亡。当地村民写下请愿书为其申请革命烈士。

  申玉光一家五口住在半坡村。2009年8月开始的三季连旱,“吸”走了储水池、农田的水分,也使冒沙井变得干涸了,全村两百多户、1350人面临严重缺水的问题。村民们开始寻找新的水源。有一个叫做田明子的溶洞,洞口极为狭窄,离洞口15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深潭,储水丰富。2月22日起,村民们开始到田明子洞取水。

  3月10日,半坡村村委会主任陈纪德、副主任陈立猛带领村民将抽水机吊入洞中,安装了1500米胶水管准备引水入村。申玉光也加入了引水队伍。当晚9时许,抽水机出了问题,申玉光主动下洞底修。

  5分钟后,柴油机重新发动,同时一股股浓烟不停从洞底冲上来。陈立猛赶紧拉洞口的安全绳,却是空的。浓烟稍散,村民们再次进入洞中。除了抽水机附近有一只解放鞋外,什么也没有。

  3月14日晨8时10分,经过长达11小时的抽水后,村民终于在洞底潭内发现了申玉光的遗体。

  3月17日下午,花江镇党委、政府的相关领导专程赶到申玉光家中,哀悼申玉光。“申玉光为了全村群众能用上水而献出了宝贵生命,恳请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当天,申玉光所在的半坡村村民联名写了这样一份《请愿书》。

  相关新闻:

  云南西双版纳泼水节将祈雨 规模不会缩小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是延续了上千年的活动。因为云南大旱,有人提出不过泼水节,但作为民族的传统节日,西双版纳不会因为干旱就取消过节。至于在活动安排上,当地民众安排了许多祈水求雨的内容,傣族人民希望甘霖早降造福人间,减缓云南旱情,这实际上也是泼水节的内涵之一。

  近日,云南西双版纳州州长表示不会因为干旱取消泼水节,此事在网上掀起口水战。面对网民“指责”,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委外宣办、州政府新闻办主任段金华21日发微博,称节俭过节。

  21日下午5时左右,记者电话采访段金华,他证实西双版纳确实不会取消泼水节,官方仍将组织部分泼水节活动,另一部分由民间组织。“规模也不会缩小。”

  “现在有些网民可能对西双版纳有些误会,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泼水节。事实上,泼水仅仅是泼水节的众多活动之一。”段金华解释说,活动的主题已经确定,即淡化泼水活动,把活动重心转移到取水仪式、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祈雨等活动上,突出傣族文化。届时,西双版纳佛教协会还将有高僧出面诵经祈雨,这也将是活动的一大亮点。

  段金华称,希望网民能理解“泼水节”对于少数民族的重要性,“那是他们的另一个春节,其实按照风俗,过泼水节便是为了祈雨祈水,过了这个节,农民才开始种田插秧。”

  段金华最后支了个招:“当然了,我们不提倡大泼特泼,希望大家能节水、爱水、护水。西双版纳泼水广场有一个大池子,泼水时可以进池子中泼,这样可以重复利用水。”

  干旱向湖广蔓延 长江上游现罕见枯水位

  湖南省防指22日分析认为,当前湖南省受旱区主要集中在湘西地区,这些区域与西南大旱的重旱区贵州、广西、重庆接壤,可以说湖南省主要干旱区是西南大旱区域的延伸。

  广东省水文局的统计显示,3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30毫米,比常年偏少45%。鉴于未来一个月广东省的降雨量及西江来水量与常年相比将有所减少,粤西地区的一些望天田、粤北石灰岩地区和粤东沿海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干旱,部分已经干枯的小型水库和库水位较低的中型水库的灌区春耕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在介绍受旱地区下一步将面临哪些困难时表示,一是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不断增加,解困难度越来越大。按预测,3、4、5月云南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将分别达到900万、1080万、1200万人。以1000万人测算,通过水库供水,实施应急调水,打井开采地下水以及群众自救等措施可解决300万人,尚有700万人需要靠拉水送水来保障饮水,确保人畜饮水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生活、生产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云南省的干旱持续到5月中旬,现有45亿立方米的库塘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

  三是灾区群众收入锐减,受灾群众救助任务重,大春生产压力大。

  四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高温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