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寻找失散60年小姐妹

  一位81岁的杭州老人给媒体写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当年同在华东工矿保健班生活和学习近8个月、如今已失散60年的一群“小姐妹”。

  在媒体的帮助下,15位“小姐妹”多数都有了下落,她们相约这个春天重聚首,遗憾的是落户郑州的陈静霞还没找到。

  8个月的相处,60年都没忘记

  一封信掀起了一段尘封近60年的记忆。

  写信的老人名叫祝素英,今年81岁。1951年,祝素英和其余14名20岁左右的女青年,从浙江无锡的纱厂赶赴上海,参加共和国首届工矿保健班。

  新中国成立初期,无锡汇集了数家纺纱厂。但各工厂的医疗保健条件比较落后,工人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因此,无锡各纱厂千中选一,挑选业务骨干去上海学习。祝素英老人就是这么被挑中的。

  当时,参加保健班的华东地区共有数十名学员,其中,无锡几家纱厂的女工共15人,都是20岁左右的女青年,在去上海之前,很多人甚至连车票都不会买。因此,这次学习机会对这群“小姐妹”来讲,尤为珍贵。

  祝素英老人回忆,15个女孩性格各异,在8个月中互帮互助,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的友谊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60年来,每次回忆起来,仍然刻骨铭心。”祝素英老人说,她希望通过媒体,让分开60年的小姐妹得以重逢。

  通过媒体,15位姐妹多数已找到

  祝素英老人寻找“小姐妹”的愿望,被无锡商报报道后,不到10天时间,失散多年的“小姐妹”多数都取得了联系。

  60年了,小姐妹们却仍能记得当年在上海工矿保健班的往事。81岁的丁丽卿得知老友到处找她的消息后,长久卧床的她竟然一下子坐了起来,泪流不止。

  老人葛素月则拿出一份当年的纪念册。“文化大革命”抄家时,老人把它放在抽屉的夹层里,保存了下来。

  葛素月回忆,当年的课堂就在一个大仓库里,中间用竹子隔出一个个“格子间”,每个学员分到一个小板凳和一个小木板,条件很艰苦。“当年的8个月,影响了各自的一生。风风雨雨这些年,我们做事努力,做人谦让,这样的人生,没有白活。”

  经过媒体努力,如今,15位“老友”的信息均已找到,但岁月如刀,已有两位老人相继辞世。现在仍健在的“小姐妹”,也均已年过八旬。

  今年春天再聚首,就差在河南的她了

  时隔近60年后,这些小姐妹相约:今年春暖花开时,大家再聚首。

  目前,无锡的众多小姐妹已给杭州的祝素英发出邀请。这群老人最遗憾的是,当年去河南的陈静霞仍然没有消息。

  老人陈岳英回忆,她当年是和陈静霞关系最好的“小姐妹”,陈静霞1.68米的个头,1931年出生于无锡,在庆丰纱厂打工。1952年,陈静霞调离无锡到洛阳工作。从此,她和陈静霞就失去了联系。据无锡商报记者掌握的信息,陈静霞最终来到郑州,在郑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工作,后来定居郑州。目前,这群小姐妹仍在积极寻找陈静霞的下落。如果你有陈静霞老人的信息,欢迎拨打电话0371-65866299,我们一起帮助这群“小姐妹”重聚首。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