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在退休人员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在济南市一小区里,已退休好几年的朱大爷高兴地合不拢嘴:“这几年一直在涨退休金,今年还涨,真是太好了,据说能涨100多元呢!”
这“100元”体现了国家关于民生的政策——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有尊严”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就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社保:让老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经济增长的目的是让人们过上好生活,是让大家有一个安全生产生活的环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郑伟告诉记者,这几年,社会保障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独立的制度在推进建设。以前我们往往把社保作为国有企业或其他制度的配套措施,现在则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虽然推进难度很大,但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去年又在320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今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将继续扩大,试点县从全国的10%扩大到23%。这13个百分点变化的背后,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领到“养老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拿到“退休工资”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可以稳定农民对未来的预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能够通过政府制度化形式来解决农民养老的问题。”郑伟如是说。
对于农民来讲,他们可能不懂这一社会保障制度性变革的历史性含义,但是具体到每月能领到五六十元的“养老金”,着实让老年农民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政府重视民生所带来的实惠。而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来说,流动性强的他们又将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让自己未来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重要的力量,农民工能否对未来有明确的预期,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至关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近年来,在农民工参保方面,国家一直在探索相关政策。去年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的出台,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的异地转移接续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我们也看到,从近年来农民工的参保情况来看,农民工的参保热情并不高。
在郑伟看来,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农民工参保的后顾之忧,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异地转移接续政策,异地转移接续存在的问题是过去几年农民工面临的最大问题;另一方面,农民工参加社保有多种渠道,重要的是制度上给农民工稳定的预期。实际上农民工很希望有养老保障,但是目前对制度的不确定导致农民工在观望。如果没有给农民工以政府公信力作为支撑的制度安排,农民工肯定不愿意参加。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为了让百姓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解决养老的后顾之忧,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也提到,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起试编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先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纳入预算编制范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编制预算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保基金的收入、支出更有计划性,更能够抵御各种风险,管理上更加规范,也能够应对诸如老龄化这样的风险压力。
“这项举措非常重要。”郑伟告诉记者。他表示,社保基金有两大类,一是人保部下的社保基金,二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的基金。全国社保理事会基金是战略储备,不是由企业和参保人缴费形成的,是由中央拨款。当前大家比较关注的是第一部分的社保基金。这部分社保基金不像全国社保理事会基金那样集中管理,相对比较好监管,而基本上是分散管理,暂时分在各个省,甚至各个地市、县,没有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因此带来很多滥用基金和违规挪用基金的现象。尤其是前几年的上海社保案,凸现了我们对社保基金监管的缺失。当然,郑伟也指出这一举措的推进过程会面临很多困难,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大的方向肯定是正确的。
从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到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到统筹协调问题的推进,我国的社保体制正努力朝向“公平”的方向前进,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居民也会慢慢增加当期消费,拉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会为社保体系的建设提供更有力的财政支持。
当然,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人们期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为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