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形式

  “让鹤城百万老人颐养天年”,作为工农业大市,齐齐哈尔一直把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放在首位。

  据统计,齐齐哈尔市567.8万人口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达7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城市老人中独居者近半,迫切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

  面对“银发浪潮”的冲击,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的养老模式,积极探索适合齐齐哈尔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享受到生活的照料和精神关爱。

  加大投入 保障养老服务

  齐齐哈尔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民政牵头整合资源的工作机制。

  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齐齐哈尔市不断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今年,市财政将居家养老服务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拨付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300万元,对符合标准的老人每月给予助老服务补贴,率先在两个试点区组织实施。去年以来,全市还在中心城区分两批招聘260名“4050”下岗人员,担任社区助老专管员和服务员,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齐齐哈尔市把居委会主任、副主任的工资由过去的每月500元、450元,分别提高到800元、750元。同时,全市给予减免税费的扶持政策,鼓励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单位更多地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养老平台 代替游子尽孝

  如今,87岁的李文芳老人领到了社区送来的“爱心门铃”无线呼叫器,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医疗急救、送餐送水等服务和帮助。

  在家庭养老不断弱化的形势下,推行老年福利社会化的最佳结合点在社区。为此,齐齐哈尔市坚持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依托,努力构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使高龄、“空巢”、独居的老人外出就医有人陪,一日三餐有人送上门,孤单了有人读报聊天。

  在为老服务中,齐齐哈尔市建立了以各级助老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为平台的政府服务体系,以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以社会和企业为载体、市场化运作为导向的市场化服务体系。针对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建华区组建了3支为老服务队,龙沙区新招聘了61名助老服务员,补充到社区服务站,使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

  齐齐哈尔市把居家养老服务概括为12个字:“吃、住、行、游、购、乐、学、为、法、健、医、精”。围绕这12个字,努力把社区办成没有围墙的养老机构。各个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将购买服务的资金折算成各类服务时间,采取菜单式服务,老人们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服务。全市以代金券购买的服务、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由社区助老专管员提供的服务、各类志愿者提供的上门服务,所有这些,都不需要老人花一分钱。老年人也可自费购买所需服务,到政府指定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就可享受到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服务等。

  孝亲敬老 营造良好氛围

  齐齐哈尔市通过媒体时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孝亲敬老宣传教育活动;每年春节,市领导都会通过新闻媒体慰问全市老年人,关注老龄事业;对养老机构实施“星级化”管理,努力提高管理和为老服务水平。全国十大孝亲敬老楷模杨亚森等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的涌现,带动了全市孝亲敬老氛围的形成。

  同时,全市借助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在鹤城大地上劲吹敬老之风。

  全市安排专项资金200多万元,为47万名老年人免费体检;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百万职工敬老活动;团市委开展“鸟还巢”助老活动,组织5万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与空巢、孤寡家庭老人结成互助对子;教育系统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孝亲敬老教育,组织学生举办“书信感恩、孝心传递”征文比赛、记“孝行笔记”;全市举办了首届“孝亲敬老——母亲节、父亲节暖心祝福”征集大赛和首届(齐齐哈尔)国际老年人用品博览会……

  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识和热情,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一股尊老、敬老的和谐新风正在鹤城大地荡漾。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