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老人收集177种版别“国庆生日报”

  ●40年,收集报纸超过2260种

  ●他的心愿是办个报展

  核心阅读

  2260余种类别、2640余种版别、420份创刊号……在原市选矿药剂厂,有一位退休老人黄百强,年近七旬,40年里收集各类报纸2万多份,报纸堆满了两间屋子,重达千斤。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为给祖国贺寿,黄百强从全国各地收集到177种不同种类的报纸,全是“10月1日”当天的。

  177种版别的“国庆生日报”

  前日上午10时,市选矿药剂厂宿舍内,房主黄百强老人正在整理刚收到的“宝贝”。《人民日报藏文版》、《新疆报》、《辽宁晚报》、《解放军报》……厚厚的报纸高过半米,一一分散开来,从宏伟的阅兵队到雄壮的飞行军;从美丽的烟火晚会到兴奋的参观游客,内容大不一样。一样的却是日期,全是“2009年10月1日”。

  客厅里摆了两张竹床,上面全是高矮不一的“报纸山”;打开衣柜,引入眼帘的还是厚厚的报纸。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转着身子翻看,一摞摞高高的报纸被仔细分了类,有“厂矿”、“少数民族”、“专题”等等。黄老说,由于家里摆不下,自己特意租来这间工作室。

  抚摸着一张张崭新的报纸,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据他介绍,今年是祖国60“大寿”,早在此前,他就跟附近的报摊预订了本地10月1日的报纸。这次是第二批,全是外省的,刚刚从“报贩子”手中拿到,一共有88种,加上之前收集的,总共有177种版别。

  40载集报情缘

  今年70岁的黄老是汨罗人,1958年从老家来到了株洲,在当时的选矿药剂厂当上了统计员。据他介绍,自己从小就喜欢捣鼓些报纸、杂志什么的,遇到好的信息会将其剪下收藏。后来当上了厂里的通讯骨干,劲头更足了。

  文化大革命时,迫于当时的压力,加上妻子的埋怨,黄老曾一气之下将几十本资料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但从1974年开始,又重拾旧好,只是这次的目标不再是剪报,而是一份份完整的报纸。

  “刚开始收集面很窄、可能10种都没有。”由于交通不发达,黄老收集报纸主要以本省为主,还都是些党报。除了自己购买,黄老都是在厂内的图书室去找,每星期收集一次。

  1993年,黄老退休后,一门心思扑在了集报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再次走上了集报的工作岗位。”慢慢地,从最初的漫无目的,黄老走上了收集创刊号、试刊号、错刊、百版报等特色报的 “专业路子”。

  家人眼里的“报痴”

  如今,黄老有时间就去邮局看看,询问是否有新出的报纸。儿子、女儿出差、旅游,带报纸是 “硬性规定”;朋友出差到外地,礼物也是报纸。用家人的话说,是到了 “痴狂”的地步。

  现在,老人是中国集报协会湖南集报分会的第28个会员。加入以后,黄老和报友们交流得越来越多,互相分享着彼此的集报信息和心得。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圈子里淘到好货,出高价购买是常事,实在没有办法“用钱摆平”,就只能“以报换报”。为了得到心头爱,黄老经常跟报友 “磨嘴皮子”,一磨就是好几天。

  “就拿 《株洲日报》来说吧,从最初的4开黑白报,到后来的对开、彩版等,我收了10多种版别。”黄老收集的报纸已经接近2万份,可谓是见证了报纸的发展过程。现在的黄老,除了集报、还喜欢读报、评报。虽然只有初中二年级的文化,但他却笑称 “现在绝对是个高中毕业生了!”并立志将剩余报纸 “一网打尽”。

  今年是黄老70大寿,老人有个心愿,就是能办个报展。也曾四处寻觅,但不是场地太小,就是价格太高,无法承受。“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真的希望能将这些旧报纸、好报纸,让我们的后代仔细看看。”黄老真诚地说。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