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儿女们的手 走过105个年头的老人笑着离开

  百岁老人离世

  见到家人,老人很满足

  11月20日一大早,江宁区淳化街道的村民刘忠权那105岁的老母亲高九英突然提出,希望能见见自己的女儿、外孙女、重外孙女等一大家子人。考虑到母亲身体越来越衰弱,刘忠权立即联系了自己的女儿和姐姐,让他们尽快和家人一起赶回老家。“当时我就意识到,她老人家可能时间不多了,走之前希望再见见自己的子女。”刘忠权说。

  前天清晨,当一大家子聚齐后,躺在床上的老人竟然精神了许多。虽然此时,老人说话已不清晰,但她不停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伸出两只手,分别抓住刘忠权和其姐姐的手,抿嘴一笑,慢慢闭上了眼睛。

  家境贫困,丧事很简单

  昨天,刘忠权给母亲办了丧事,淳化附近不少人得知此事后,都纷纷赶去吊唁老人,并希望能争抢到老人的寿碗。可遗憾的是,因其家里一直很贫困,所以丧事办得很简单,也没准备寿碗。

  高九英一生中,除了早年照的身份证登记照外,几乎没留下什么照片。此次办丧事的照片,是她满100周岁时,当地政府找人帮忙拍的。而昨天丧事办完后,老人的遗像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借走,去做相关资料登记,身份证也被收走了,所以记者未能拍到老人的遗像。

  子女邻里回忆

  10个孩子只养活了两个

  “老太太不容易,在我们淳化绝对是老大姐。”70多岁的村民刘大爷告诉记者,高九英出生在淳化东面一个小村庄,9岁时就到了刘忠权父亲家做童养媳。

  “当时忠权父亲家不是很富裕,但比高九英家条件要好点。”刘大爷说,刘忠权的父亲比母亲要小好几岁,当时高九英来到刘家时,经常背着刚学会走路不久的丈夫外出干活。

  “那个时候条件不好,农民没什么收入。”刘大爷说,高九英曾说过,她和丈夫曾在江宁一带四处奔波,因缺乏粮食,生了8个儿子都不幸夭折了,唯一一个女儿,还是寄养到一个大户人家,才得以幸存。

  1949年9月,43岁的高九英又生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刘忠权。“我运气比其他兄弟都好,一出生国家就解放了,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我都能混个肚皮圆。”刘忠权说,多亏母亲会操持。

  平日早睡早起坚持劳动

  说起母亲的养生秘诀,刘忠权称,应该是早睡早起,坚持劳动。刘忠权说,在他的记忆中,只要没特别的事,母亲总是晚上8点左右就睡觉了,早上4点半到5点就起床。

  “她对吃的东西也不讲究,但有一些偏好。”刘忠权说,比如母亲很少吃肉,喜欢吃鱼,而且是吃咸鱼,还偏爱豆制品,几乎每餐都要吃大量的蔬菜。在刘忠权的记忆中,他母亲一直很勤劳,有空就劳动。到80多岁时,还能下田打稻谷;100岁时,还能帮忙烧火做早饭。

  除了早睡早起和坚持劳动外,刘忠权认为母亲长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和气,从不跟人红脸。

  新闻链接

  南京200多名百岁老人超八成是女性

  据南京民政部门2009年底统计,南京有百岁老人224名。

  从总体趋势看,南京的老人近年来越来越长寿。而百岁老人的男女比例也基本呈现“一边倒”男性人数不到两成。

  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分析认为,被列为长寿人群的女性,绝大多数没念过什么书,成家后一直担当着家庭妇女的角色,适度的压力及体力劳动、豁达的胸怀等被认为是长寿的主要原因。而同时期的男性则主要承担着全家人的支出,要么从事重体力劳作,要么从事过度的脑力劳动,寿命则相对短一些。

相关阅读:

几种花适合老人养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比较容易患上白癜风
手机支付要全面 不要丢下老人
贵阳老人创"世界之最" 1个"寿"字写出20008种
从01年开始冬泳 89岁老人冬泳成“大连之最”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