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青瓦屋冬暖夏凉,道不完人世间离合悲欢,最感谢好时代国泰民安,赶上了好时光还(想)活百年……”当冬日的暖阳轻轻洒在开县巫山乡一位百岁老人身上时,她正惬意地用楠竹制作的打击乐器,向身边的孩童们轻轻吟唱今天的幸福生活。
百岁老人五代同堂
今年已经107岁的老人郑先凤,是开县目前最长寿的老人,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儿孙绕膝,日子过得美美满满。
上世纪的1902年,郑先凤出生在高岩村的一个普通农户家里。从长大成人到结婚生子,她就没离开过高岩村。老人育有四男两女,如今已有七十多个后人,现在她和54岁的小儿子姜孝奎生活在一起。
开县巫山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他们每月都会按时探望这位世纪老人。工作人员为老人买来奶粉、食用油、白糖等慰问品,去看望郑先凤老人,记者跟随该乡民政干部一道走进了她的家。
虽然年事已高,但郑先凤的精神却十分饱满,老人身体瘦削,背不驼,面色红润,思维清晰,性格开朗。花白的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装扮整洁,很有精神。
感叹如今过上好日子
看到有客人到来,老人十分高兴,她最喜欢和人摆龙门阵诉说自己经历了几个"改朝换代",觉得"只有今天才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郑先凤老人经过了动荡不安的晚清王朝和战火纷飞的民国年代,在当时能平安活下来算是幸运了,她硬是和丈夫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
老人介绍说,在旧社会,她吃过不少的苦,还没等到自己长大成人,就过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成天扛着跟自己差不多高的锄头,与父母一起帮地主家干农活,还要为他们洗衣、做饭、放羊,傍晚才回到自己的家中。
十几岁她嫁到姜家的时候,上要服侍公婆,下要抚养几个孩子,一天到晚忙着一家人的生活。那时她的个子有一米七高,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把全家人的早饭做好,天麻麻亮就要下地干活,中午一回家就忙着做饭,下午农活一直干到天黑,晚上待一家老小睡觉后,她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衣服,常常忙到深更半夜,累得腰酸背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日子也开始慢慢好过了。正当郑先凤对未来的幸福日子满怀期待的时候,丈夫于1962年突然去世,让她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坚强的郑先凤一直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直到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老人心里再也没那么多的牵挂,安心的颐养天年。
郑先凤感激地说:"现在的政策好,很感谢党和政府对老人的关怀照顾。"这几年政府每年都给她发放了营养补助,补助标准也由当初的每月100元涨到现在的200元,平时过年过节,乡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干部都会来看她,嘘寒问暖。
相关阅读:
几种花适合老人养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比较容易患上白癜风
手机支付要全面 不要丢下老人
贵阳老人创"世界之最" 1个"寿"字写出20008种
从01年开始冬泳 89岁老人冬泳成“大连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