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97岁老人19年捐款26万元 一件棉袄穿了50年

  只有36平方米的家里,水泥地面,没有电视机、收音机,然而, 97岁的关英汉老人在19年时间里却捐款26万元。

  关英汉老人一生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爱好就是帮助别人,只要听说哪有灾情,他肯定会捐款。只要是老人高兴的事儿,全家人都支持。儿女们说,父亲的健康才是他们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记者体验:每周10元钱吃菜标准

  关英汉老人家住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迎宾社区, 15年前,老伴去世,之后老人一直独自居住,儿女们不放心,找了保姆小杨照顾老人的生活。记者跟随关英汉老人一天,体验到了老人的节俭生活。

  走进关英汉老人只有36平方米的单间里,水泥地面已经磨得发亮,卧室里有两张木质单人床,两张桌子和一个衣柜,“这些家具我小时候就有,跟我差不多大。”关英汉老人说,这屋里的家具都用了八九十年。

  虽然老人这两天身体不太舒服,但他执意要坐在床边和大家唠嗑。关英汉老人共有4个儿子和4个女儿,如今儿女们都已退休。老人的四儿媳赵艳琴说,公公一生节俭惯了,他把攒下来的钱都捐了出去。

  负责照顾老人的小杨说,老人最常吃的就是白菜、豆腐,一天吃两顿,“他给定了买菜的标准,一个星期只有10块钱。”为了给老人增加营养,小杨有时就换着包子、饺子、面条做给老人吃。因为胃口不好,老人上午只吃了一袋方便面。

  一件棉袄穿了50年

  在关英汉老人13岁那年,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坎坷的人生经历让老人深深地感受到,灾难与不幸对一个人的打击有多大,所以他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2008年,汶川地震时,关英汉老人向灾区捐款6万元。今年5月,沈河区朱剪炉街道成立慈善分会,老人又将自己的所有存款7.04万元捐给了街道,用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每天下午,关英汉老人都会拿出放大镜看报纸,或是让小杨念给他听,报纸也成了老人了解信息的主要方式。三儿媳崔盛领讲了一件20多年前的事儿,有一次关英汉老人出去溜达,看见路边有个要饭的,老人很想帮他,可是一摸兜,发现没带钱,他说:“你等我啊,我回家拿钱去。”崔盛领说,这样的事儿公公经常做,只有帮到别人他才快乐。

  现在,关英汉老人每月的退休金是1942元,八个儿女每人每月给他100元,老人从不添置新衣服,夏天再热,家里也不许开风扇。三儿媳拿出了一件老人的棉袄,衣服前后至少打了五六块补丁,袖口和领口都已经露棉花了,但是老人一直坚持穿了50年,现在一到冬天还穿这件棉袄。

  儿女们只要提出给他买衣服,老人就说:“把买衣服的钱给我就行了,衣服我不要。”逢年过节或是过生日,儿女们也都给老人钱,这让他非常高兴。然后,老人就让大孙子把这些钱存起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相关阅读:

几种花适合老人养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比较容易患上白癜风
手机支付要全面 不要丢下老人
贵阳老人创"世界之最" 1个"寿"字写出20008种
从01年开始冬泳 89岁老人冬泳成“大连之最”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