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退休干部历时用小说弘扬“孝”文化

  孝义是一个有着“孝”、“义”优良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孝义得名皆因当地孝风敦厚淳朴,群众善良仁义而来;孝义市退休干部刘荣生是一位普通的老人,身处孝义之地,2005年退休后,刘荣生萌生了以跨越时空对话的方式,真切领悟孝道先贤身体力行孝义之举,并使之在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的念头,经过五年时间的苦心锻造,长篇小说《孝行天下》,开创了以小说弘扬我国古代“孝”文化的先河。

  孝义的城市名片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唐太宗亲赐“孝义”一名,县名自此由永安县改为孝义县。淳朴的民风营造出人际关系之和谐、经商合作之诚信、仁义之风尚。

  孝义由“孝”和“义”两字合成。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是由当地的郑兴“割股奉母”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的美丽故事感动天下,演变而来。

  2007年,孝义市以“割股奉母”和“义虎救樵夫”的历史典故为题材,落成了两座大型高粱红花岗岩雕塑,以此展现孝义的城市形象。如今,孝义题材的雕塑,文化素材散见于该市公园广场的各个角落,“孝、义”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片。

  历时五载考察风土民情

  刘荣生是孝义市广播电视台的一位退休干部,2005年,退休后的刘荣生马上决定写《孝行天下》这本书。

  然而,要写这本书,时间久远,时空跨度大,谈何容易?在动笔之前和创作过程中,刘荣生潜心研读了多部反映故事背景时代的历史小说,查阅了大量有关史料和文献,并先后五次来到郑兴故里———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跟那里的老人交流,尽可能地了解传说中的其人其事,考察那里的风土民情。

  孝义本地独特的传统文化氛围为刘荣生《孝行天下》的创作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大量素材。说起写作初衷,刘荣生告诉记者:“郑兴是一个品牌人物,孝义的标志性人物、历史人物,但人们仅仅知道他是割股救母,再没有了。我就萌生了想把这个人给站立起来的想法,给他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树立起来。”

  2009年8月《孝行天下》交付作家出版社印刷出版。刘荣生几年来一下从那些人、那些事中解脱出来,自己感觉如释重负,几年来晚上第一次美美地睡了个好觉。他说:“这五年的苦衷,谁也不知道,只有咱知道,可以说没有白天,没有晚上,满脑子都是这些人的声音和形象。”

  五年来,刘荣生有苦有乐、苦中求乐,一路走来完成了《孝行天下》的创作。书写成后付梓前,吕梁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良森特意为该书作序。他写道:《孝行天下》这部鸿篇巨著的面世,能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带来一份温暖和尊严,能够为共同创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孝义市教体局局长侯治斌作为该书的特邀顾问以“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正在追寻那种遥远的美好的感觉”为题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作家出版社在编后记中写到《孝行天下》的创作,开小说弘扬我国古代“孝”文化的一代先河,堪称颂扬我国古代“孝”文化的灿烂乐章。

  城市的“孝”文化气息

  刘荣生认为,一个有文化的地方,总是具有极大诱惑力和吸引力的。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神,辉煌灿烂,而“孝”文化是其中一朵最为光彩夺目的奇葩,可以说,是《诗》、《书》、《礼》、《易》先秦诸子百家这些经典中的精髓。其基调就是以人为本,关心人世,热爱人生,始终贯穿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大爱情怀,是人类历史大浪淘出的真金,是我们整个民族传承了几千年义无反顾的选择。文学既是合时而著,我想写一部表现我国古代“孝”文化、顺应时世的大书,目光自然就盯在这里了。

  刘荣生介绍:孝义得名的背景,是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在以孝为宗,以孝道作为当时的主流文化和最大政治的唐代。唐太宗改永安县为孝义县,虽够不上什么惊天动地,但是应该说是一件非同寻常、举足轻重、颇有影响的大事。这一县名,伴随着辉煌灿烂的古代孝文化一直传承至今,给当地烙下不少历史的印记。

  走进这方热土,你会感到有股浓郁的“孝”文化扑面而来,比如,城市四面门户皆建有体现孝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牌楼,古今结合,和谐典雅,引人注目;再比如,名闻三晋位于古县城的中阳楼,雕梁画栋,古朴雄宏,上书古代名人“中和位育”、“行孝仗义”的题匾;连一些村庄、街道、公园、商铺等都是以“郑兴”及“孝”为其命名的。这方面事例很多,只要你走进这座城市,颇具特色的孝文化尽收眼底。

  “一个孝字全家安”

  在孝义,是很讲究门风的,谁家教子有方出了孝子,人们就说这家人的门风好。

  一次刘荣生在只有十八户人家的一个山村里,连着走了四户人家。这些人家或墙上贴着的,或正面立柜上方吊着的,其内容都是教育子女要堂堂正正做人和孝敬父母老人的名人书法,让他大饱眼福。有两户人家挂的竟是过去当地的一个知县和一个名举人的字幅,其中一家这样写道:“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敬如天。……”这家的主人并不识字,但他对上面的话却能熟背如流。在另一家,一幅巨大的横式中堂,几乎占满了正面立柜上方的空间,上书“孝是传家孝是宝”七个大字,纸张已被岁月侵蚀得发黄变脆,字迹已严重褪色,古色古香,问起是哪个名人的作品,主人说他也说不来,他爷爷在世时就挂在老宅里,到他父亲手上又挂,看着好,搬了五次家都舍不得扔掉。刘荣生仔细看了半天落款,看出是“孟宪川”三字,问过年长者才知,宪川其人是过去邻村的一个私塾先生。这使他很吃惊,把过去一个私塾先生的劝孝书幅一代一代传承着挂,这些人家真够淳朴的!

  一位乡亲说,这里的人家很喜欢“孝”文化的字幅,当宝贝一样看待,从不讲究什么名人不名人的。

  “爱”是孝的延伸

  《孝义天下》突出“孝”和“爱”,塑造了以郑兴为代表各具特色的一大批人物形象。刘荣生讲:古人在这方面已作了深刻探究。“孝”与“爱”,自古以来就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孝”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切德行的出发点;“爱”是孝的延伸,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老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次他在郑兴故里大孝堡乡大孝堡村,听一位老乡说了这样一件事,说他们村过去有两户人家,因宅基地闹矛盾结下世仇,两家族人曾大打出手几次群殴,七斗八斗,斗了半辈子,村干部和乡邻们怎么调解规劝仍无济于事,矛盾难以化解。但是到七七事变日本人侵略时,看着日本人烧杀抢掠的非人行径,这两家人幡然醒悟,同仇敌忾,联手共同抗日。“大孝至爱”这一民族精神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得到升华,从“孝”做起,爆发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舍小怨而存大德”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关阅读:

老年人养宠物对身体好吗
大揭秘:老人身体越来越弱的11个因素!
关注生活:慢病老人也能乐享生活
避免老年痴呆发生老人生活中该怎么做
年纪虽大心仍疯狂 老当益壮是吹吗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