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纷纷出去寻找自己“世界”的时候,老社区的高楼里,剩下的是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许多老人寂寞地守望着自己的红砖房、大厅堂……
儿子有了自己的家
南宁市的城市建设越做越好,高层的住宅楼代替了老的平房,越来越多的人以在高层住宅楼里买一套房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家住朝阳溪旁的张老先生,平时喜欢和老伙计们一起在家门口打打牌、拉拉家常。他的儿子去年在綤东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大房子,但是他住过去不久又搬了回来。张老先生告诉我们:“儿子的房子在12楼,他说这边的房子很旧了,那边的新房都是现代化的设计,要接我们去养老,可是我这一辈子都是在这里生活,和老邻居都是几十年的朋友了,我不想离开。
”早上起床就出门散步买菜,白天找老朋友玩,晚饭后又可以在附近散心,在老房子里张老先生的生活已相对固定,而且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所以他说他实在是舍不得离开:“在儿子家,他们一上班,我们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上下一次楼也很麻烦,都要坐电梯,没这边方便,最不习惯的是一回到家,各家都关上房门,邻居间都没什么交往。所以他们住新房子,我和老伴就留守老屋。”
就这样,张老夫妇和儿子在同一个城市却分了家,只有节假日,儿子才有空带着爱人回来看看他们。
望眼欲穿等待出国子女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子女送到海外求学深造。但在别人看来风风光光的事情,在那些留守的老人们心里,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体会。
龙先生的儿子出国已有7年,现在英国布莱顿大学攻读法律。讲到儿子的时候龙先生一脸的骄傲:“我儿子没出国前成绩是很好的,刚出去时什么都不习惯,现在一口外语说的跟电视里的外国人一样。”
而龙先生的爱人,每周准时要给儿子写一封信,但当问到她儿子是否经常回信的时候,她说:“他很忙啊,我早就告诉他,不用回信。只要他爱看,能够了解国内的情况和我的心愿,在精神上就有安慰。”这位母亲写在信里的,除了思念,还有亲戚朋友之间的趣事。
这些老人们最大的快慰就是在遇到熟人的时候,夸耀自己的儿女们在海外奋斗的成就,那种喜悦,那种自得溢于言表。但龙先生在记者要离开的时候轻声的叹息了一下,他说:“儿子出国后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说这么多的话了。”老人的寂寞表露无遗。
记者手记:
采访留守老人,心情是沉重的,留守老人寂寞的眼神刺痛了我的心。这些为儿女们付出了一辈子的老人们,无怨无悔,对子女们无欲无求,他们只是寂寞。
这些老人们的年纪会越来越大,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将越来越弱,把这些老人单独留在家里,万一有什么不测怎么办?假如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他们该怎么办?儿女们该怎么办?那首曾红遍大江南北的歌唱的好——常回家看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