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积极的情绪情感包括愉快感、自主感、自尊感等;而常发生的消极情绪包括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感、无用失落感以及抑郁等。对于老年其感情状态的研究结果并不十分一致,一些人认为年龄的增长会伴随一些消极情感的出现,另一些报道则认为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情感活动并没有太大差别。在严格区分年龄因素及家庭生活环境因素之后,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情感活动与中青年人对比,本质特点是相同的,仅在关切自身健康方面的情绪活动强于青、中年。也就是说,孤独、悲伤、忧郁等负性情绪并不是年老过程必然伴随的情感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期是负性生活活动事件的多发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的出现、社会角色与地位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
因此,面对现实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保持美好与充实的情感生活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情感慰藉与心理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研究表明,与家庭成员的心理沟通状况的满意感,以及与朋友交往的满意感是反映老年人获取情感慰藉程度的代表性指标;而老年人在社会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生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则是心理支持程度的重要体现。研究发现接受成年子女的社会支持和对成年子女的孝顺期待对老年人孤独感有显著的福祥预测作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它包括适应离退休生活顺应丧偶或子女病故,应对空巢现象,排解孤独感,调节人际关系冲突,缓解悲观、抑郁情绪,消除对死亡及疾病的恐惧等等。倘若个体缺乏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纵使能够获得他人给予的强大心理支持,也难以达到维护与巩固其心理健康的目的。首先要调整心理心态,增强乐观豁达的心境;其次,不断自我观察与自我反省,并合理地借助外界的帮助,如利用家庭联及社会资源,以有接受心理调适普及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也是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