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中国银幕可谓“爱情年”。从闭口不谈爱情,到小心翼翼试探,1981年的中国人,说起爱情来,绝对是一副羞答答欲拒还迎的姿态。电影不失时机地摄下了这一幕幕难忘的时代场景:《小街》、《沙鸥》、《伤逝》、《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知音》……太多的影片,太多的轰动,国产电影在1981年的这段黄金时代,如实记录下了爱情从遗忘到苏醒的全过程。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1981年第一春
也许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根本无法理解——如果他们看过影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两个燃起火花的青年男女,一个迫于压力自杀,一个因强奸罪入狱;如果他们听说那时留长鬓角、喇叭裤是遭人鄙视的,而夏天穿“的确良”、长统袜是令人欣羡的——没错,在那时候,性控制是严厉的,电影中绝无搂抱接吻镜头,三角恋受舆论谴责,未婚先孕是一种耻辱,通奸必受行政处分,生活作风是衡量干部政治品质的一项重要标准。
由此,《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一个稍纵即逝的乳房给当时中国银幕的震撼,便可想而知了。轩然大波之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还是敲开了这扇无性之窗,80年代从此开始正视情性、讴歌爱情,一时间电影无不以革命加爱情为时髦。
“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爱情已将它久久遗忘,当年她曾在村边,徘徊,徘徊,为什么从此音容渺茫?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春天已将它久久遗忘。当年她曾在村头,停留,停留,到何时她再愿来此探望?”多少年了,那首如泣如诉的《角落之歌》一直响在耳边,当人们的精神生活仅限于吃饱肚子后在夜空里数星星,劳动之余喊两嗓子样板戏,又有什么比这忧伤动人的流行歌曲更加体贴人心呢?
沈丹萍:走过清澈如水的岁月
这部影片,给尚在电影学院学习的沈丹萍带来了第一个春天,她不仅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还由一个惧怕爱情的姑娘,惊世骇俗地扑进了德国人乌韦的怀抱,成为人们记忆中第一个嫁给外国人的中国影星。
她扮演的荒妹有着一张单纯质朴的脸和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多年后,沈丹萍归国,再不复当年清澈如水,对于当年的这部成名作也刻意地绝口不提,然而,她干净清朗的笑容,永远埋藏不了1981年那些哀伤的过往。那个叫做荒妹的傻姑娘,仍鲜活地奔跑在人们心灵的视野里,伴着“天堂公社”的桃花、流泉,还有冷月。
细节:逝去时代的符号
春天过去,人们常把穿脏穿旧的毛衣拆开,洗干净,再织起来,东北人把这叫“倒拢”。多少年前,毛线不是能经常买的,一件毛衣织了拆,拆了织,要穿好多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小豹子扑在存妮身上,存妮身上穿的那件葵绿色的毛衣,就是拆洗过无数次而且还添织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线。1981年的中国人身上,补丁倒是见得少了,“倒拢”的毛衣却是人人都穿的。存妮的葵绿色毛衣,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让银幕下的人们一再去回望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的专有符号。
勾人伤感的时代符号,在影片中比比皆是。母亲菱花抱着男方的彩礼,在灰蓝色的大雨中嚎啕大哭,荒妹跑出去抱着母亲,哭着喊着同意了这桩为了还债的亲事。这场景震撼了1981年的年轻人,他们不懂特殊的年代里人为了生存可以出卖任何东西。
《知音》:爱你在心口难开
从角落阴影中走出的国人,在1981年,还不敢大大方方去说“爱情”这两个字,“人生价值”、“理解万岁”等青年人口中的时髦话题,就顺势成了“爱情万岁”的替代品。那时,爱人不叫爱人,叫作知音。
这一年,一部由王心刚、张瑜主演的《知音》上映,造成的轰动,绝对要超过现在的《功夫》和《无间道》,小凤仙的高立领旗袍成为一时之尚,张瑜的忧郁美,王心刚的儒雅帅气,当然还有李谷一的那首婉转悠扬的《知音》,不知成为了多少恋人的“红娘”。
而小凤仙和蔡锷之间的感情,被美好地冠以“知遇”。如同唐伯虎遇到秋香,是一种精神上的恋爱,是一种欣赏与被欣赏。80年代初,中国人的爱情前所未有地纯粹,相隔两地的情侣耐心地互致情书,大学校园里偶尔也能看到某个衷情男子站在女生宿舍的楼下等上一昼夜,青年男女们开始在公园里谈起恋爱来,挑选对象的首要标准是心灵要美……《知音》,就是1981年中国人一心模仿、向往的爱情传奇。
张瑜:永远的“红颜知己”
她也许是国内第一位在电影中用“i love you”来表达爱情的女人。事实证明,其轰动效果也确实大大打击了当时以进俄文班为荣的优秀生。
80年代初,张瑜的确是当之无愧的电影皇后。1981年,《知音》中的小凤仙惊艳出场,温柔婉约,楚楚动人,且不说她善解人意,安详端庄,只看那一场抚琴浅唱“高山流水,韵依依”,怎不叫人倾心一爱?多年以后,刘晓庆在《逃之恋》中将这个经典角色演绎得花红柳绿时,人们越发怀念起1981年那个微蹙眉头的古典美人了。
如今,张瑜仍然活跃在影坛中。只是,她最美好的艺术生命似乎都留在了80年代,电影皇后不再如花灿烂,扮相也必定要往成熟路线靠拢。看惯了干练短发和眼角爬上细细尾纹的她,你还能记起那个戴着小礼帽、披着长波浪的纯情女孩吗?
王心刚:人生难得一知己
对于那些如今五十来岁的人来说,“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就是他们年轻时的口头禅。出演《知音》的时候,王心刚已经49岁了,也许,他的英俊、帅气全都留给了60年代,于是,出现在蔡锷将军身上的,更多是一种风流倜傥的儒将风度。无情未必真男儿,儿女私情丝毫无损一个将军的伟岸形象。
王心刚与张瑜的银幕组合,演绎了一次荡气回肠的爱情,和平年代的国人被民国初年的铁血与浪漫、豪情与旖旎感动地无以复加,小凤仙就像“成功男人背后不可或缺的那位女人”,一时间,所有中国男人都渴望有个那样的“红颜知己”。
记忆里小凤仙与蔡大将军依旧情深意长,如今的爱情却早已变了模样。湘水东去,知音不再。人们至今还记得,在得知将军病逝日本的噩耗后,小风仙毁琴谢知音的悲壮画面: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
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
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刘悠扬)
花边
银幕上四代“小凤仙”
第一代:30年代“影后”胡蝶。1933年5月,天津小白楼平安影院放映了由胡蝶主演的电影《自由之花》,反映的就是小凤仙这段既有风情又有英雄气概的经历。
第二代:影坛“常青树”李丽华。1953年香港电影《小凤仙》使李丽华星光灿烂,长盛不衰。李丽华的多套戏装广受欢迎,造就了“小凤仙服”这一独特款式。
第三代:张瑜。“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1981年一曲《知音》响遍全国,张瑜大红大紫。
第四代:刘晓庆。1999年,刘晓庆自导自演了30集电视连续剧《逃之恋》,她扮演的小凤仙引起一片嘘声。
《角落之歌》与朱明瑛
1981年,一曲《角落之歌》唱遍大江南北,演唱这首歌曲的正是当年东方歌舞团的青年演员、日后成为闻名海内外的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她1981年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演唱的悲凉哀挽的《角落之歌》、1982年在《大海在呼唤》中演唱的抒情流畅的《大海啊,故乡》,1983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风趣诙谐的《回娘家》,三首风格各异的歌曲,使这位王昆的亲传弟子在一夜之间里外红透。(刘澍)
相关阅读:
一段幸福的婚姻里,需要你用真心去维护
恋爱时,男生“对你再好”,但是“不能给你这些”还是趁早拜拜吧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哭诉:其实我们更懂得珍惜
老年人酗酒的危害竟这么大
饭后养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