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的新词汇

  【家庭妇男】

  释义:指在家庭中承担过多家务劳动的丈夫,多用做男人的自嘲。

  背景:这个词的产生与政治生活有关。原来“文革”时不少单位“停产闹革命”,许多男人呆在家里无事做,便学会了做家务。此语1972年开始流行,至今仍活跃在男人的口头。

  【打鸡血】

  释义:“文革”期间,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这个词也被用来形容人的亢奋、好斗。

  背景:一本由“小汤山革命造反大队”翻印的小册子提到,首都红卫兵和上海红卫兵合组“鸡血疗法”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核实其疗效,称这一疗法对“备战备荒为人民”将是最大的贡献。

  【马尾巴的功能】

  释义:出自“四人帮”授意炮制的电影《决裂》,片中有位老教师大讲马尾巴的功能。此词用以嘲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不切实际。

  背景:这部《决裂》宣扬的主题是:再也不能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局面继续下去了,是当时官方对知识分子评价和态度的体现。

  【手榴弹】

  释义:指送礼走后门的礼品包。

  背景:“文革”中社会风气败坏,行贿受贿、走后门现象严重,群众不满,戏称礼物包为“炸药包”,还把送礼的香烟称为“盒子炮”,把酒称为“手榴弹”。此语流行于1972年以后。

  【赶大集】

  释义:“文革”时,官方组织农民赶着猪羊,用竹篮装满鸡蛋之类的农副产品,还要身着新衣、彩带,敲锣打鼓,到市场去卖。但只能公家收购,个人想去买什么是不行的。

  背景:这是毛远新执政辽宁时的发明。因为物资匮乏,市场萧条,毛远新为了表现“政绩”,发明了“社会主义大集”。此“经验”一出,各地竞相效仿,可是没有物资,各“大集”便暗暗互借,猪羊们被借来借去,到各地轮流“大旅行”

  【反潮流英雄】

  释义:张铁生在辽宁省的高考中因不会答题,交了白卷,然后写信给毛远新,说高考是资本主义的教育路线复辟潮流。张铁生因此成了“反潮流英雄”。

  背景:1973年,邓小平复出,对全国各条战线进行整顿,在教育战线就是恢复高考。可惜当时“文革”未结束,张铁生、毛远新之流太多了。

  【享受犯】

  释义:“文革”时期提倡艰苦奋斗,自食其力,坐享其成、不劳而获、追求物质享受就会被当成罪过,变成“享受犯”。

  背景:当时有些地方在整顿交通秩序时,坐在自行车后架上的人会被挂上一块牌子游街,牌子上就写着“享受犯”。因为他想赶路而坐别人的车,显然是图省力,坐享其成,有享受思想。

  【三十六条腿】

  释义:指把桌椅柜子的所有腿加起来共计三十六条。通常是饭桌加四个方凳,再加上五斗柜、大衣柜、食品柜、床,算起来正好有三十六条腿。

  背景:70年代初中期结婚的标准,没有“三十六条腿”,谁也别想把姑娘娶进门。

相关阅读:

一段幸福的婚姻里,需要你用真心去维护
恋爱时,男生“对你再好”,但是“不能给你这些”还是趁早拜拜吧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哭诉:其实我们更懂得珍惜
老年人酗酒的危害竟这么大
饭后养生 2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