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穿衣到吃饭,从住房到交通,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变化无处不在。而其间顺口溜的变化更是这些巨变的印证。
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染青的,染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又无布票又缺钱,补丁烂了补丁连”、“大穿新,二穿破,老三穿个补定摞”。这是三十年前人们穿衣的写照。1978年前,商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生产结构单一,风、沙、盐、碱灾害肆虐。人们是吃不饱,穿不暖,别说没有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衣服、布料。在计划经济形式下,买衣凭布证,吃粮凭粮票。
改革开放之后,土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计划经济也转向了市场经济。到80年代前后,人们的穿衣打扮也有新的变化。“的确良,兰卡机,锁边裤子绿大衣”、“尖皮鞋,喇叭裤,上衣穿着尼子布”、“蓝嫌暗,黑嫌土,花花绿绿好跳舞”、“大人小孩穿的靓,奶奶也穿花衣裳”。
近几年,人们更着重了穿衣打扮,新的穿衣顺口溜又流行起来。“穿西服打领带,锃亮的皮鞋皮腰带”、“男穿多,女穿少,老穿鲜亮,少穿老”、“以前穿衣防寒流,现在穿衣赶潮流”、“以前烂了补补丁,现在不烂戳窟窿”。
相关阅读:
一段幸福的婚姻里,需要你用真心去维护
恋爱时,男生“对你再好”,但是“不能给你这些”还是趁早拜拜吧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哭诉:其实我们更懂得珍惜
老年人酗酒的危害竟这么大
饭后养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