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初,我在涟邵矿工报上班。1966年9月的一天,报社主编李强召集我们几个编辑在办公室进行政治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当时,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破“四旧”立“四新”要联系实际,几个人想来想去,就联系上了名字。李强的名字没问题,“强”嘛,很有革命性,而其他三人的名字,分别是路万福、陈理修和陈德贵,似乎都有点儿问题,不但没有革命性,而且与封、资、修沾上了:万福的“福”,与“福禄寿禧”连在一块儿;理修的“修”,与“修正主义”连在一块儿;德贵的“贵”,与“荣华富贵”连在一块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烈,最后形成共识:四个人的名字,除李强的继续使用外,其他三人的名字必须破掉立上新名字。最后,路万福改名为路韬,陈理修改名为陈刚,而我陈德贵改为陈坚。
相关阅读:
一段幸福的婚姻里,需要你用真心去维护
恋爱时,男生“对你再好”,但是“不能给你这些”还是趁早拜拜吧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哭诉:其实我们更懂得珍惜
老年人酗酒的危害竟这么大
饭后养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