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第一研究室,成为一名见习技术员。室主任姓孙,留苏博士,身材魁梧,满脸大胡子,酷似外国人。
1965年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派代表团来广西考察,代表团团长是孙主任在苏联留学时的同学,于是冶金部来电要孙主任火速赶往桂平矿务局陪同。我刚搞“四清”回来,孙主任就带我去开阔眼界。我们坐特快在桂林下火车,接我们的吉普早等在那儿。车行到荔浦县汽车渡口,河里涨大水,渡船不敢开,大家都很着急。司机吴主任说,下车吃点东西吧。饭菜买好了,我朝孙主任“显摆”了句:“古撒其(俄语:吃饭)。”一个干部模样的食客听到后,凑过来问道:“他是外国人?”我忽悠了他一下:“对,苏联专家。”那个干部消息蛮灵通,立马追问:“你们是到桂平去吗?”我答道:“是的,中央要我们今天必须赶到。”干部听完,若有所思。他到外边转了一圈,回来对我们说:“不能让你们耽误在荔浦,无论如何要送你们过河!”我们顺利过了河。同事们夸我机灵,不然大家还要在河边干着急。
可“文革”中,造反派却说孙博士冒充苏联专家,把船工的生命当儿戏,后来批斗罪名升级为苏修间谍,孙博士被关进牛棚。我过意不去,替孙博士申辩:“那话是我说的,他在车上不知情。”可造反派不依不饶:“那他要不是长得像外国人,别人能误会他?!”
孙博士没有逃过批判,此事使我终生愧疚!
相关阅读:
一段幸福的婚姻里,需要你用真心去维护
恋爱时,男生“对你再好”,但是“不能给你这些”还是趁早拜拜吧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哭诉:其实我们更懂得珍惜
老年人酗酒的危害竟这么大
饭后养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