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在我们湖南湘乡教育界,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热潮。每逢寒暑假,全县教师集中到县城参加普通话学习班。性格豪放的湘乡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学讲普通话。湘乡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太大。比如普通话说“脏”,湘乡方言说成“匹司拍拉”。更多的方言发音用文字都记录不出的。
鼻子和被子分不清楚
我们学习普通话,从学注音开始。当时解放军里有位文化教员祁建华“发明”了“速成识字法”。此法以注音为拐杖,先学注音,而后对照注音识字。我们也推广此法,对照注音发声。
学习班里热闹非凡。为了帮助记忆,我们谱了一首《拼音歌》,晚上睡梦中都有人在学普通话。学习班里常听到笑话。有个笑话就是一位男老师深夜惊呼,说他的鼻子不见了,吓得室友赶紧拉亮电灯帮他找。找了半天,有人指着他问:“你发癫了?鼻子不是在你脸上吗?”原来湘乡方言中,“被”和“鼻”都读pi(音“匹”)。那男老师学普通话时还以为二字同音,便也将被(bei)子读成鼻(bi)子。其实他掉的是被子不是鼻子。
鞋子和孩子说成一样
无独有偶,一位年轻女老师早晨起床时大喊:“我的孩子哪去了?”有人便幽她一默:“你还是黄花闺女呀,怎么就有孩子了?”在湘乡方言中,“孩”和“鞋”一个音。
但那时的人,很听上面的话,不管怎样憋屈、生硬、好笑,我们都硬着头皮学。后来,有些乡音难改的老教师,为了不上台讲普通话,甚至甘愿做校工。不过尽管难度很大,最终普通话还是推广了下去。
相关阅读:
一段幸福的婚姻里,需要你用真心去维护
恋爱时,男生“对你再好”,但是“不能给你这些”还是趁早拜拜吧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哭诉:其实我们更懂得珍惜
老年人酗酒的危害竟这么大
饭后养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