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刘少奇在天华大队的十八天调查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0年前后中国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摆脱国民经济的困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1961年春夏,从中央到地方组织了大量的调查组开展农村调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身体力行,深入农村了解情况,寻求对策。在这次全党农村大调查中,刘少奇回到湖南农村调查了44天,其中18天是在长沙县广福公社的天华大队度过的。在这18天时间里,刘少奇了解到许多真实情况,也坚定了他调整农村政策的决心。

  召集大队干部座谈:“这次就来征求你们的意见。”

  在天华,刘少奇一共住了18天。为了把情况弄清楚,他决定从群众最为关心的公共食堂入手,深入了解人民公社的有关问题。

  1961年4月13日,刘少奇召集天华大队的干部座谈。刘少奇一开头就说:“十几天前,中央在广州开了一个会,写了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中央不知道写得对不对,想征求你们的意见,看哪里写得不对,哪里写多了,哪里写少了。以前中央写一些东西,发一些指示,没有征求你们的意见,常常发生错误。这次就来征求你们的意见。每个县有一两个公社。”刘少奇提议先谈食堂问题。他说,请你们谈话的时候,解放思想,一点顾虑都不要,一点束缚都不要,愿意讲的话都可以讲,讲错了也不要紧,不戴帽子,不批评,不辩论。过去宣传上也有一些毛病,对食堂强调得有一点过分了、过厉害了,不办食堂就不是社会主义了,不是人民公社了,就是资本主义了,究竟是不是那样。对大家有利,对生产有利可以办,可以不办,可以大办,可以小办,可以常年办,可以临时办,而这几种都是社会主义。

  刘少奇讲完这番话后,天华大队党总支书记彭梅秀第一个发言。她说:“主席(刘少奇在1959年4月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讲得很清楚,我还是赞成办食堂,食堂的好处很多,从前妇女百分之五十的时间是搞家务,出工很少,办食堂以后,大家都出农业工,部分人进了工厂,比原来增加了收入,所以我主张:有条件的地方还是坚决办,积极办,但应自愿。”

  彭梅秀的意思很清楚,天华是省里、县里的先进单位,是有条件办食堂的。见她这样一说,刘少奇便问:“到底是把自愿摆在前面,还是把积极办好摆在前面?”

  彭梅秀说:“把积极办好摆在前面。我们食堂8户人家都愿意办。这两天开会讨论‘六十条’,没有找妇女队长参加,她们很有意见。”

  对于彭梅秀的话,刘少奇有些将信将疑,便说:“恐怕妇女愿办食堂的多一些,应该召集她们开会,听听她们的意见。”

  彭梅秀是天华大队的党总支书记,又是各级树的典型,她这一表态,其他干部也就纷纷表示食堂要坚持办下去,主张办小食堂,并列举了办食堂的种种优越性。

  在王家湾调查时,刘少奇对食堂的利弊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隐隐约约感到这里的干部没有讲实话,要是食堂真有那么多的优越性,为什么总办不好呢?

  召集生产队干部座谈:“我看食堂的缺点不少,坏处不少。”

  4月14日上午,刘少奇听取了中央调查组的汇报。下午,又主持召开了生产队干部座谈会。刘少奇在开场白中说:今天还是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你们不是对几个问题的意见很多吗?一个是食堂问题,一个是供给制问题,还有一个是粮食问题,恐怕还有一个房子问题。随便讲讲,有什么讲什么,讲错了也不要紧。

  参加座谈会的生产队干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狮子湾生产队队长杨玉成说:我个人的意见,一个是办小,一个是不办。办小是为了便利生产,不办也是为了便利生产。我们食堂现在有一个十分底分的主劳力种菜,一个八分底分的主劳力砍柴,如果办小食堂或不办食堂,这两个主劳力就可以抽出来下田。烟竹塘生产队队长常菊寿说:我的意见是办小食堂,一队数堂,这样便利生产。不办食堂,老弱残有困难。

  大屋场生产队队长常寿先说:我个人意见要办,但要办小点。不办食堂,出工难得齐,开会安排农活不方便。

  其他生产队干部也大多认为食堂应该办下去。

  听罢生产队干部们的发言,刘少奇说:“刚才大家谈了食堂,大家谈有很多好处。我看食堂的缺点不少,坏处不少。第一条是用工多,要用几个主要劳动力去种菜、砍柴。用工多,这是一条最大的缺点。第二条,不便利生产,大家集中起来住,冲里的田没人管,对生产不利。第三条,办食堂以来肥料少了。第四条,办食堂以来,烧硬柴,烧棍子柴,把山林破坏了。此外还有一条,不好喂猪。还有一条,吃粮食也不那么方便。从前忙时多吃,闲时少吃。现在食堂不管这么多,不切合实际。还有一条,食堂占菜地多。还有一条,叫做麻烦多,要分米分菜,发得不好,大家有意见,常吵架。此外办食堂,人太多了,一大锅菜不好吃,这也是真的。我看这些缺点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找社员座谈:“从前政策上有问题。”

  4月15日上午,刘少奇察看了天华大队的施家冲食堂。下午,他又邀请了施家冲的部分社员座谈。为了不因座谈影响生产队的生产,中央调查组的十几个人帮助这些社员搞了两个半天的劳动。

  座谈开始时,社员既不说要办食堂,也不说不办食堂,而是说以前生活怎样,有多少红薯、芋头、豆子,养了多少猪、鸡、鸭,有多少猪肉,有多少鸡、鸭蛋,意思是现在生活不如以前,但就是不讲食堂不好。

  社员彭佩芝说:“拿我个人讲,食堂还是有好处。在食堂喂猪,可以保我自己的口粮。但住在食堂,我原来的屋空在那里,那里的自留地不能种。从前种自留地、搞副业,猪、鸡、鸭、蛋、芋头、豆子都很多,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社员彭玉鸿说:“我们当社员的,总望过好日子,这个月望下个月好,今年望明年好,多生产一点多吃一点,也多支援一下国家。从前我们屋场四户人家,沟粪子不打多,至少有三千担,现在讲卫生,沟粪子没有了。各种各样的副业发展不了。现在我们十一户的生猪,还顶不上原来一户人家的生猪多。猪不能发展,就没有肥料。现在油吃得少,人粪也不肥,讲一句不好听的话,像猪粪一样。我搬了三次家,因此很多家具搬得没有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说不尽,真伤心。”

  听了社员们的意见后,刘少奇说:“我看是这样,因为搞食堂,很多人住在一起,猪不能养了,鸡鸭不能养了,许多东西比以前少了,就是社员的生活比前几年差了,没有前几年好。以前喂了猪,有肉吃,有油吃;喂了鸡,有蛋吃;塘里养了鱼,有鱼吃;粮食少一点,有红薯、芋头。现在这些东西没有了,那不生活就低了?所以这个生活不如以前,这是肯定的嘛!没有什么假的,这是事实。”

  出席大队党总支会议:“是他们的事情,由他们决定嘛。”

  在天华做了初步的调查之后,刘少奇感到农村的问题很严重,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4月17日,天华大队召开党总支会议,刘少奇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在会上说:“你们的意见还是要办食堂,不过划小一点。我找小队干部谈,跟你们的说法也差不多,也是划小一点。开始的时候说不办的人还没有,以后我讲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他们说优点也有,缺点也有……小队干部的心理,我看得出来,恐怕是多数小队长是不愿意办的。据说有人坚决主张不办,不过我觉得他还没有讲,他还有顾虑。”刘少奇又说:“听了他们的谈话,看了汇报材料,看来社员是不愿意办食堂,要求散。现在他们不好讲这个话,食堂是上级要办的,怎么好讲散哩!”接着,刘少奇用商量的口气对天华大队的干部说:“看这个情形是不是这样子:如果说是多数社员愿意散,那怎么办,是不是让它散?横直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办食堂,饭,他们自己得煮。他们要坚持散,准不准散?我看这个事情应该准。人家要散,坚决要散,我们反对,不准,这个事情维持不下去。由社员决定。是他们的事情嘛,由他们决定嘛。”

  听刘少奇这么一讲,参加座谈会的干部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那天思想还有顾虑,好像一个党员不参加食堂不像样。社员内心还是愿意散的,不愿散的是困难户。你刚才一提,解放了我们的思想。

  从4月12日到30日,除4月26日去长沙接见一次外宾外,刘少奇在天华大队住了18天。

相关阅读:

一段幸福的婚姻里,需要你用真心去维护
恋爱时,男生“对你再好”,但是“不能给你这些”还是趁早拜拜吧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哭诉:其实我们更懂得珍惜
老年人酗酒的危害竟这么大
饭后养生 2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