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PK 多些和谐

  读了思再《对周立波的“捧杀”与“骂杀”》,很有感触。思再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某些媒体和媒体人酷爱“pk”,要周立波pk郭德纲,又要周立波pk小沈阳,倒过来又要北方相声来pk海派清口、二人转去pk独脚戏……非要把文化各界弄得你死我活才惹眼、艺术圈内搞得不可收拾才解渴?!众所周知,我们是倡导“百花齐放”的,何必要pk来pk去?我们是尝过只剩八部样板戏的“文革”苦难的,难道应该健忘?

  我当年是跑曲艺、滑稽戏新闻的,新民晚报复刊后,不要说姚慕双、周柏春昆仲了,连他们的学生“双字辈”也年届半百了,区属的人民滑稽剧团冒尖出了非科班出身的王汝刚、毛猛达、周庆阳一批“小滑稽”,姚、周没有去pk他们。不久,市属的上海滑稽剧团的学馆又培育出了周立波、钱程、秦雷一批“小小滑稽”,杨华生、绿杨兄妹也没有因为非嫡系而来pk他们。再说一个喜剧灵感特别多的黄佐临大师,他从中央戏剧学院挖来一个演话剧的严顺开,弄到上滑与“双字辈”同台演滑稽,又成为周立波他们的老师,学院派与师徒派也未见怎么pk过,而是相互切磋,优势互补,创作演出了一批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滑稽戏,漫画大家华君武、剧协主席曹禺都来捧场喝彩,何等的“文人相亲”!用得上现在的流行哲理:和而谐之。社会大舞台,舞台小社会。社会要和谐,有饭大家吃,有话皆可言。文艺舞台上也得讲究和谐,倡导艺术民主,可以百家争鸣,切莫独尊一术,罢黜百艺。

  新民报人受赵超构、束纫秋、张林岚等老报人的言传身教,在文化报道中如鲁迅那样爱护新生力量,热忱地让“未名”的成了名。除了为“小滑稽”、“小小滑稽”提高知名度参与组织展演、请名家专家座谈评价外,还曾给沪剧孙徐春、陈甦萍和越剧萧雅分别举行青年个人专场,使其增加美誉度。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很难简单化地pk的,像梅、程、尚、荀都属京戏旦角,但确实是各有千秋,怎么能去pk呢。当年的这份报纸也没有横蛮pk,要不然,可能只剩一个梅兰芳。还有戏曲界的四姐妹,扮相并不靓,就是唱得醉煞人,各有各的知音。她们是梅兰珍(锡剧)、戚雅仙(越剧)、杨飞飞(沪剧)、徐丽仙(评弹),不同剧种曲种,根本无法来pk啊。她们之间非但不嫉妒,而且是热络得像亲姐妹!再打个比方,你叫姚明去跨栏,或者叫刘翔去投篮,都是荒唐的。而且戏曲、曲艺又与体育竞技不可同日而语,或者说“游戏规则”断然无法统一的。

相关阅读:

一唱就破音的4首歌曲,华晨宇2首邓紫棋1首,网友:求放过
伯克利走红的4位音乐鬼才,中国独占3位,网友:我的小骄傲
《我是唱作人》淘汰赛 周笔畅面纱造型惊艳全场
养生就要培养情趣
工作压力太大应该如何调节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