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季节,想去济南最好的所在要往南走。循山观景,踏遍秋色,就能走到跑马岭。
这个时节,岭上的白虎正好应景 古人认为,白虎所代表的季节是秋。不过,重点不在这儿。
我想说的重点在于音律,松涛虎啸的自然声响之外,还有浅吟低唱的人文之音。跑马岭的策划负责人赵峰是省城工作在最高处的作家 海拔900多米,舞文弄墨算浅吟,兴意所至,几段皮黄即是低唱。
赵峰迷戏算是童子功出身,最早的影响来自他的舅舅。舅舅在天津从事专业京剧,行当虽是武生,经常唱的却是老生。自来唱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按照冯骥才先生的说法,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倒彩,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有这样的领路人,赵峰起点自然高出寻常玩票的水准。
舅舅唱须生,赵峰迷的是旦角,但凡学旦角的绕不开梅程尚荀。由此渐进,喜欢张君秋,特别是薛亚平改良的张派。京剧不比话剧,殚精竭虑求个新故事,京剧先看师承,看唱得像不像老师,像了还要再看,有没有老师辈演得耐看,经不经得起琢磨。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京剧的微妙变化都是在一种程式化的特征中体现出来的,很多戏改良不了,不是不能改,而是改了不是那个味道,一个程式变了,味道就变了。薛亚平的“疙瘩腔”有人爱到痴疯有人恨入骨髓,可要学像,光靠自己琢磨是琢磨不出来的。戏又是给唱人听的,想学好先要靠耳朵,大家耳朵都好,学听的人不一样,结果自不一样。赵峰平时跟薛亚平的学生张双捷学习交流,还有济南市京剧院的李青,她是《李清照》的扮演者,这种标准专业戏曲环境,又不是那些跟“录先生”和“留先生”学戏的票友所能比拟的。不过呢,他这么正规环境里学出来的票友却内敛得很,在省城文艺圈里无非是小范围里过把戏瘾。不参加演出,不参加比赛,纯属自娱自乐。身怀利器,能不争不显的这份心境尤其难得。
私下里偶尔听他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几个朝代几个百年前的声声叹,虽是清唱,妩媚和烦恼却都是许久以前的,尘封起来没有走样。这些优美的唱段营造了一种虚拟的真实,隔了万千的光阴,还是在不知不觉间,让我们深陷其中。
若再插句题外话,现今活跃在舞台上的男旦,不过十余人;全国各地优秀的男旦票友加起来亦不足百人。可就是这些业余的票友,对于艺术的认真执著与由衷热爱却丝毫不输专业演员。也是因了他们,男旦还能得以长盛不衰。唱做、念白、举手、投足,在固有的程式化中表现出不同人物个性,这种含蓄的才华,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都令人激赏。
赵峰说,有一天做梦,是在一大剧场看戏,演出中间一武生突然受伤,情急之中自告奋勇,粉墨登场,跑了一圈龙套竟也满堂彩。那种成功的心态至今还弥留于心,久久不能散去……票友也罢戏迷也罢,唱戏爱戏到了这样,是否算是体会到其中三昧了呢?闲时想想啊,觉得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一出戏,那么多琐碎,那么多悬念,不经意间的一阵风都会吹乱闲愁。恰恰是赵峰这样的爱戏之人,身在戏间,却保持一段恰恰好的距离审视另一种情节,何等惬意。“情动之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手之舞足之蹈之也。”中国的诗词唱曲,整体上都是抒情而非叙事,西皮二黄,更是抒胸中块垒。“独守空帏暗长叹,芳心寂寞有谁怜。孀居愁苦泪洗面,为避狂徒到此间!”置身苍翠山岭,听“四平调”隐隐入耳,恍惚间天荒地老。还是章诒和先生说的好,我听得耳热,他唱得悲凉……
相关阅读:
一唱就破音的4首歌曲,华晨宇2首邓紫棋1首,网友:求放过
伯克利走红的4位音乐鬼才,中国独占3位,网友:我的小骄傲
《我是唱作人》淘汰赛 周笔畅面纱造型惊艳全场
养生就要培养情趣
工作压力太大应该如何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