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七期《中国京剧》上登载了王振麟师长教师的高文《对〈几处京剧唱词的辨析〉的辨析》,对拙文《几处京剧唱词的辨析》前后提出了四点商议定见和三个切磋问题。《中国京剧》杂志能刊发如许争鸣的文章,我认为这是功德,不管是演员不雅众,仍是专业、业余的研究者,若是都能像王师长教师如许存眷京剧唱词在京剧中的主要地位,那末对京剧脚本文学甚至艺术思惟方面的提高势必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由衷地感激《中国京剧》杂志可以或许为读者供给如许各抒己见和公然同等的交换平台。王师长教师对我很是尊敬,而且恳切、当真地提出了分歧定见及相干问题,作为一位京剧老演员,我虽年老体衰,目力欠安,但对此却不克不及漠然置之,置若罔闻,是以谨以此文奉答王振麟师长教师。(就几处京剧唱词奉答王振麟师长教师)
1、“靠山近水把营x”
在《对〈几处京剧唱词的辨析〉的辨析》中,王师长教师认为“稍有音韵常识的人都知道,京剧唱词上下句的末字搭配老是上句为仄声,下句为平声……若下句改成‘把营守’,不但是上下句末字反复,并且违反了下句末字必需是平声字的纪律。作为音韵学家的魏某和正视字音的余叔岩都不会如许做的”。我感觉王师长教师所说的“纪律”只是京剧上下句唱词中的一般纪律,并且在此根本上又不乏揣度之词。京剧上句的唱词通常为押仄声,但押平声的环境却其实不少见,仅《伐鼓骂曹》一剧中就有“生平志气运未通”、“相府门前杀气高”、“生平志气与天高”、“谗臣当道谋汉代”、“到现在出了个奸曹操”等多处上句押平声的例子,至于其他传统戏中如许的例子更是不乏其人。而在传统戏中唱词下句押仄声的环境固然很少见,却不克不及说就没有破例。如精晓乐律的言菊朋师长教师在《捉放公堂》陈宫【西皮二六】开首“曹孟德休得要谤毁董卓,董太师他倒有那治国的韬略”两句,则完全可以颠覆“京剧唱词上下句的末字搭配老是上句为仄声,下句为平声……并且违反了下句末字必需是平声字”的纪律。又如谭鑫培和“正视字音”的余叔岩均有《打渔杀家》的唱片传世,在这段【西皮快三眼】的唱段中,谭、余二位先辈的唱词都是“他叫我把打鱼的事一旦丢却”、“桂英儿捧(谭唱作:取)茶来为父解渴”,而“却”和“渴”又都是“违反了下句末字必需是平声字”的反证。可见王师长教师所谈的纪律只是京剧唱词中的一般纪律,既不周全,也不周密,更不克不及作为权衡所有京剧唱词选词用字对错与否的独一尺度,而据此否认“把营守”下句仄声存在的可能性,明显来由不敷充实。另据刘曾复师长教师奉告,该句唱词应为“靠山近水把陉守”,虽“营”、“陉”(当山口讲)有别,但可见对下句末尾“守”字的应用也并不是仅魏铁栅师长教师一人。另外,在演唱上“收”字的简谱记为32221,“守”字的简谱记为12221,区分仅在开首的3和1上,很好辨识。
2、“俺诸葛”与“汉诸葛”
正如王师长教师所说,在《谭鑫培唱腔集》第一辑《空城计》里,陈彦衡师长教师把触及“x诸葛”的两处唱词别离记为“我诸葛保幼主岂能无忧”和“我诸葛怎比得先辈的师长教师”,如以陈彦老所记为准,可见老谭晚年所唱应为“我诸葛”。
可是在台湾李炳莘师长教师编著的《余派唱词钱氏辑粹》(津新出图书第001271号,1995年10月天津第2版)中,炳莘师长教师却把这两处唱词记为“汉诸葛扶幼主岂能无忧”和“汉诸葛怎比得先辈的师长教师”(见该书118、121页)。需要申明的是,炳莘师长教师所记系经余叔岩亲传给孟小冬,以后又由孟小冬教授给入室门生钱培荣,再由钱老亲授给门生李炳莘师长教师的“余派唱词”,师承关系明白,是尺度的余派唱词,不存在耳口相传和别出心裁的问题。别的,像李少春师长教师在《打金砖》“太庙”中的【二簧导板】即唱作“汉刘秀在后宫神魂难稳”,可见朝代与姓氏人名相毗连的利用在京剧唱词中仍是有的,并不是仅“自报家门者破例”。
相关阅读:
一唱就破音的4首歌曲,华晨宇2首邓紫棋1首,网友:求放过
伯克利走红的4位音乐鬼才,中国独占3位,网友:我的小骄傲
《我是唱作人》淘汰赛 周笔畅面纱造型惊艳全场
养生就要培养情趣
工作压力太大应该如何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