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邓沐玮先生的演唱

  应网友“八千里路云和月”先生之约,谈谈自己对邓沐玮先生的演唱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邓沐玮先生与康万生、孟广禄二位被观众认可为“津门三大花脸”,他们三位艺宗同门,戏路相似,但天赋不同,嗓音有别。 同意“八千里”先生的看法,在这三位中,我认为玩意儿比较地道的当属邓沐玮。其他两位中,康有一条天赋的好嗓子,以“铁嗓铜喉”,“金腔裘韵”享誉剧坛。另一方面讲,也有唱腔粗糙,嘛戏都“一道汤”,扮相、工架、表演差的不足,被褒贬为“一响遮百丑”。孟广禄比较年轻、活分,善于经营和推销自己,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常常自我宣传,自我表扬。在艺术方面成就如何,这里就不多说了。

  邓在嗓音条件方面不如康,在经营和推销自己方面不如孟。但是在艺术的综合指数则略超过其他两位。

  邓在天津戏校受过系统的戏曲教育,毕业后正逢十年动乱,1976年以后才恢复传统戏。当时他也是奔“三张”的主儿了。幸运的是,经哈宝山老先生的引荐,请来王泉奎先生到天津,給他说了几出花脸唱功剧目。另外,裘先生的弟子夏韵龙先生也功不可没。夏先生在文革后为传授裘派技艺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为裘少戎、邓沐玮等说戏,排演裘派剧目。邓能有机会先后向王、夏两位老先生学习是值得庆幸的。也就是说,邓接触过老一代艺术家,学习了解过比较地道的传统花脸艺术。这对他自身艺术上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80年代初,邓拜方荣翔先生为师, 正式以裘门再传弟子的身份活跃于京剧剧坛。

  邓的先天条件不错,嗓音雄健宽厚,做表凝重,身量扮相都很好。金、裘两派的戏都学习过。那么,他到底是宗哪一派合适呢?我想他可能有过宗金的想法,但毕竟天赋条件还不足以胜任。他偶尔按金的路子演的情况是有的,如《七郎托兆》,但不是每次都是。他曾为王泉奎的《五台山》和《金少山唱腔》配像,但不等于说他具备演出这些戏的实力。所以,在“十净九裘”的大环境下,还是宗裘的号召力大些,对自己也比较保险。有人说当初郝庆海先生也想宗金派,最后还是拜了裘先生。他的唱法有金,也有裘的成分。

  无论演员挂什么招牌,归根结底是唱自己的东西。任何人都是无法复制的,特别是声线条件,更是无法逾越。无怪乎外国人想给金少山、娄振奎、裘盛戎的声带做解剖,想看看能发出这般音量和音质的嗓子到底是怎么回事。邓的嗓子虽然挺好,但与前辈大家比起来还相差甚远,只能根据自身条件模仿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这也是目前众多习裘者的苦恼之处。他的唱法基本宗裘,嗓子虽然比较宽但没有裘先生那种绝美的共鸣音。说他唱的如何精彩,或有什么大毛病,的确说不出来。所以,没有特点就是他的特点吧。

  应该说,邓在念、作、舞、表等方面是比较弱的。这也是“津门三大花脸”的通病。好像除了能应付一些唱工戏之外,其他方面都不够。如邓演出的《法门寺》之刘瑾,《长坂坡》之曹操都说明了其表演上的缺陷与不足。他们三位基本的艺术活动没有冲破裘派的范畴,路子越走越窄。无怪乎有的朋友说他们只适合演演袍带戏。现在邓、康二位都已年过六旬,想在艺术上再上一层楼,难矣!

相关阅读:

一唱就破音的4首歌曲,华晨宇2首邓紫棋1首,网友:求放过
伯克利走红的4位音乐鬼才,中国独占3位,网友:我的小骄傲
《我是唱作人》淘汰赛 周笔畅面纱造型惊艳全场
养生就要培养情趣
工作压力太大应该如何调节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