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转,一晃退休已有数年,眼下以吟诗咏赋为乐,夫人则以慈父声腔揣摩深研,室内先辈诸家天籁雅曲萦绕回荡,令人心境神怡!
昨天六七位学生来访,讲艺说腔,兴头提到当前老旦名家鸣岩师姐一番感言!她说今生我感恩戴德父母和恩师李多奎三人!父母生我之躯,赋我生命,师父教我跻身于世本领,冠以福荫,塑我得道金身,享益终生!时过境迁五十年,她已成大器诸侯名人,仍牢记先师功德,可视为大德大贤之人!我们作为李门眷属闻此心酸楚楚,泣血于心!
先父七岁入科学艺,十四岁倒仓嗓败,改行场面之境,打击可谓惨重,但他却以惊人毅力,十年苦修,寒暑磨刃,居然练出一条石破惊天,穿云贯石的稀世金嗓!二三十年代灌制唱片,音色甘甜,雌音苍韵,那时调门达衣字调,上字调,甚至更高!男生却步,来家习艺年青专业女老旦,都无法达到老人盛年极限音高!加之不偏,不挤,不左,不窄,中锋亮堂。领军近百年,苍天真是公正!据跟他学戏的鸣岩师姐介绍,老人内功运气,非常神奇惊人!有次说戏,老人运足底气,一声断喝,桌上茶杯被声浪掀翻,在场弟子目瞪口呆皆惊愕,无不敬佩前辈真实功力!在文革中,批他们山后练鞭为个人野心,名利熏心等等!实际这正是中华民族刻苦勤奋谦恭谨慎低调处世的美德结晶!
父亲成名大红至今近九十年,因追随者众多,无奈开山门纳徒,五六十年代,是官方推荐的政治任务,六十年代中又斥为同无产阶级争夺接班人而禁止!
不过提起拜师收徒倒回忆起两件有趣的事情——
大家知道:著名老旦名家王玉敏先生,习艺中华戏校,是老艺术家孙甫亭门生,孙和我父均为罗(福山)派弟子,是关系密切的师兄弟。听孙老后人振才先生回忆,解放前金少山在京贴演《遇后·龙袍》,不巧多奎老人外阜巡演难回,金三爷只得用重金礼聘甫亭先生,但甫亭先生坚辞不受并坦言:“龙袍是多奎唱红的看家戏,多少包银我也不能接,还是等他回京再唱!”金听后也非常感动,随即换别戏上演。玉敏先生颇有先师遗风,为人忠厚诚恳,处世谨慎,行内有很高威信!老人青年时天赋极佳,他无论嗓音和唱法都颇有先父神韵,玉敏老师迷恋李派艺术,痴迷崇拜五体投地。他长子砚生讲述老人青年时追星族的不少趣闻:比如多奎父亲怎样穿衣戴帽、甚至穿鞋走路他都在暗中观察模仿,甚至父亲爱喝白兰地他也要买上一瓶,对照效法。当时作为年青人的玉敏,那么纯朴,那么感人!07年11月,影视书画名家李嘉存坚定执着的投拜李派门下,他动情地说:“光会几段唱腔不是我的目的,我要钻研李派神韵和老爷子崇高的品德,这才是我由衷的心愿!”在拜师盛典仪式上,全体人员先向开宗立派的老旦鼻祖龚云甫以及业师罗福山、陆砚廷三贤礼拜,缅怀先哲功绩,没有他们教诲,何来李多奎的领军位居!那天拜师又一亮点:玉敏先生长子砚生代父叩拜李多奎恩师,追补生前未及的三叩首拜师礼,到会者无不盛誉玉敏后人为完父遗愿的大德大贤精神!
下面再根据已故名琴师周文贵三叔的口述回忆一下著名老旦名家李金泉大哥投拜父亲的有趣经历——老旦名家李金泉大哥上世纪三十年代报考中华戏校,四十年代出科结业,正值抗战,内忧外患,生灵涂炭苦不堪言,搭班无着,举步维艰。那时父亲正声望红火,随班社在青岛演出极受欢迎!金泉兄闻讯追至青岛,先找到父亲多年老琴师周(文贵)三叔向他诉说眼下窘境,此行只求拜李门下,日后多给教诲照应。一听来意,着实令周三叔为了难,因当时社会有不成文规定:婚、丧、拜师乃人生大事,必有引师、荐师、公证师一应仪轨和宴请。古有明训,只为答谢先辈,告慰同辈,引荐弟子诸多照应。眼下见金泉兄囊中苦涩,排宴宾朋实不可能。举荐为徒?可金泉兄刚刚出科,行内外无名无份,他要拜大名鼎鼎的李多爷不可能!但面对他苦苦相求,缠的周三叔没办法,于是就说:“要不你乘哪天老爷子喝酒高了兴撞撞大运吧!”可巧一半天,青岛邀请一些名士乡绅宴请父亲班社主角数人,酒兴正浓,谈笑风生,忽然急匆匆从外面闯进一年轻人,手捧一荷叶纸包,里面是新出锅的猪头肉,一句话不说,扑在父亲脚下就磕头,当时在席众人皆大吃一惊,父亲脸露不悦之色,连问:“你是谁啊?怎么回事?”金泉兄当时的毛头唐突,把周三叔也弄到窘迫境地。他明白只能凭他打圆场化解气氛。随后三叔讲:“这孩子叫李金泉,中华戏校出科的学生,搭不上班,眼下生活无着落,就崇拜您,想拜您!可眼下哪有办酒席的钱哪?”父亲打量一下清贫的金泉,慈祥一生的老人顿生怜爱,那时以父亲所赚包银和名份谁会在意一个刚出科的穷学生一顿饭席?父亲明确提出:“我们素不相识,你是否为可塑之材,对你的天赋天份我不知晓,更主要为人品行道德,更未相触品评。我的宗旨是:只要是唱戏材料不管什么名义我都会栽培提携,不是材料我也不耽误人家孩子!”父亲面对众人豪爽地讲:“你既然给我磕了头我决不白受,就算义子和干儿子吧!其他事跟我回京慢慢再说。”金泉兄如释重负,寥落之中拜声名显赫大角为父,无疑是他人生中幸中之大幸!福荫冠于身!据母亲回忆,父亲为人谦和,追随者甚众,义子有李金泉、罗世保(丑行)系罗师祖后人,干女儿有上海张美娟(旦行艺术家)、王文娟(越剧名家)、一代坤伶言慧珠先生(父亲与言菊朋相交极深)以及北京坤伶名角董玉龄先生,但由于地隔遥远,行业不同,他们更多只是名义,而金泉兄确是实实在在的享尽福分!从那次磕头之后带他回京,常年在父亲故居东厢房居住,衣食全由母亲操办,每天学戏吊嗓练功,晚上跟随父亲演出并在后台观摩看戏。同仁都以多爷大少爷恭称。时经数载,眼见已到成家年龄,经由我们六姑妈和母亲为媒与近邻田家玉兰大姐聘定婚姻,婚嫁事宜、置办彩礼、宴请宾朋,父母竭尽全力承办,从此了却金泉兄终身大事!父亲他们那辈人是最实诚不过的人,磕三个头、一句干爹,老人就毫不推却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为人之父的全部义务和责任!他们身上时时处处闪现着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忠义品行!听母亲讲当年龚祖过世出殡,父亲全力操办,穿孝袍、打幡守灵,常年照应龚家后人。侯兴子是一位宽绰戏路的普通老旦艺人,父亲对老人非常恭敬,老人临终相赠很多密本、绝本以做诀别珍赠!老人身故,家境凄苦,遗孤三个女儿,乞讨为生,父亲闻讯马上送去钱粮,安顿生计,按时接济她们直到成人!这就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亲情之魂、中华文明道德之魂!老师和学生是水乳交融的结合,老师或用身躯开路,或用肩膀当人梯助人,接力传承充满弟子感恩的亲情。
今天面对戏曲现状,不应仅把眼光放在抢救振兴曲目上,而更应弘扬师生间肝胆相照的师生亲情!比如当年父亲救助教诲李金泉不是谁安排的工作和任务,而是一位父亲对儿女的一腔热血和责任!他无微不至、无私无偿的付出,今天如果真正把这种精神用于振兴和抢救戏曲事业上,我坚信必将无往而不胜!
金泉兄在父亲画册中题字:祝贺义父李多奎大人一百一十周年 祝李派艺术万古流年 并撰文《师恩难忘》——李多奎老师是继龚云甫之后的又一位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老师创演了许多优秀老旦剧目,这些剧目不但提高了老旦行当在京剧舞台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京剧老旦演唱艺术,为老旦行当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培养了大批弟子和传人,形成了老旦的又一流派(李派)。自己的艺术成长离不开李老师的培养!
我想:作为学生曾把师尊视为艺术渊源和宝库,从中吸取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而老师则把学生视为己命的接力和延续。老人会从衰亡中看到无限光明!这是中华民族赖以进步和发展的文明亲情传承。而历朝政治权力上的交接,则是在血与火中进行!他们口头上也讲最亲密、最忠实的学生、弟子、父兄等等,但他们会用狠毒权术打倒、炮轰他们的师尊先人!因为在他们眼中的前人是一座可怕的无法逾越的巅峰,他们只能用炮火炸平,用阴谋来完成“传承”!
想到此处深感庆幸,如果我们戏曲界师徒传授也效法上述情景,如梅兰芳非要除掉王瑶卿、陈德霖方可立派?或杨宝森、孟小冬必须诋毁除掉余叔岩,否则杨派难成?那将是多么可怕?但那些在历史上有过重彩的老艺术家们是不会被权术和图谋所取缔和否定的!
他们的艺术造诣、人品德行永远会流芳百世的!幸好老祖宗还为我们留下一种最圣洁、最文明、最亲情的中华民族道德伦理传承!
相关阅读:
一唱就破音的4首歌曲,华晨宇2首邓紫棋1首,网友:求放过
伯克利走红的4位音乐鬼才,中国独占3位,网友:我的小骄傲
《我是唱作人》淘汰赛 周笔畅面纱造型惊艳全场
养生就要培养情趣
工作压力太大应该如何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