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东方演剧体系的杰出代表。回眸京剧艺术200年发展史,梅兰芳不愧是一块仰之弥高的丰碑,一座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
梅兰芳年方弱冠,便成了举世瞩目的明星,开创了京剧旦角的新纪元,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旦角流派——“梅派”,最后确立了无可争议的“四大名旦”之首及花国状元的历史地位。梅兰芳的出现既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奇迹,又是时代发展之必然。梅兰芳生值古典戏曲向近现代戏曲蜕变转型的时代,以皮黄为代表的花部乱弹取代了昆曲雅部的领军地位,云谲波诡的时代环境为他提供了成长的机遇和施展身手的平台。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由于祖辈和父辈的长期积淀准备,使他能够集三世之大成,经过个人努力,攀登上京剧艺术的巅峰,成为京剧艺术、中国戏曲乃至东方演剧体系的名片、标志和徽章。
梅兰芳把京剧艺术视同生命,毕生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追求,在唱、念、做、打、舞、服装道具及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唱为四功之首,是“四大名旦”形成各自流派的主要标志之一。梅腔极其丰富,经过千锤百炼,糅化无痕,脍炙人口,几乎是无腔不美、无腔不妙。《霸王别姬》“四面楚歌”中虞姬唱的[南梆子原板],描绘出秋风月夜、寂寥战场的凄凉,“舞剑”的[二六板],虞姬伴随着[夜深沉]曲牌载歌载舞,情意缠绵。《宇宙锋》中,赵艳容依照哑奴之计,装疯斥骂赵高时所唱的[反二黄慢板]委婉、悱恻,将一腔悲愤和怨恨抒发得淋漓尽致。《贵妃醉酒》通场基本上都是[四平调],梅兰芳以动听的歌喉、委婉的行腔,并结合表演身段,将贵妃在雕栏玉砌、锦衣玉食中幽怨失谐的心态表现得贴切入微。《白蛇传》“断桥”中白素贞的唱段极富变化,由[导板]转[原板],再转[二六]、[流水]、[数板],揭示出白素贞复杂的情感世界。《凤还巢》中,程雪娥眷恋故土,不肯前往镐京避乱时所唱的[西皮原板]、[流水],华丽别致,跌宕流畅,行腔吐字宛若珠落玉盘。《女起解》中,苏三离开洪洞县牢狱之前,收拾行装、辞拜狱神时唱的[反二黄慢板],低回婉转,如泣如诉,被称为[九连环]。《廉锦枫》是梅兰芳20世纪20年代编演的歌舞戏,廉锦枫被唐敖搭救后再次潜海取蚌时所唱的[反二黄],渲染出大海深处宓静、清凉的意境,与刺蚌时优美矫健的身段舞姿相映成趣。而《花木兰》中所唱的[娃娃调],高亢遒劲,坚实挺拔,且刚柔相济……梅兰芳的念白抑扬顿挫,韵味十足,高音如“拔丝山药”,拔得越高拉得越细越长,显出金色的光彩。梅兰芳的做工身段花团锦簇,照眼皆迷。其古装歌舞剧所创造的各式各样的舞蹈,如绸舞、镰舞、剑舞、盘舞、佾舞、袖舞、拂尘舞等,多脱胎于昆曲,舞武结合,舞多武少,节奏鲜明,边式漂亮,于婀娜旖旎之中显示出挺拔矫健。梅兰芳运用“四功五法”的程式,把京剧艺术“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由于他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所以能够得心应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梅兰芳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学原则有着极其深刻的体悟和十分独到的呈现,他所创造的梅派艺术以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著称,充分体现出中国戏曲对于礼乐理想与中和之美的终极追求,彰显出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梅擅长的剧目多达300余出,塑造出数十个身份不同、性格气质各异的妇女形象,如侠骨柔肠的虞姬,外柔内刚的赵艳容,美丽坚贞的西施,贤德善良的糜夫人,顾全大局的孙尚香,情真意切的白素贞,坚韧不拔的王宝钏,矢志不移的柳迎春,被污辱与损害的玉堂春,青春似火的杜丽娘,楚楚可怜的黛玉,善解人意的桃花公主,巾帼英雄梁红玉,老当益壮的穆桂英,情炽如火的尼姑色空,凄苦无靠的民女姜秋莲,含悲带愤的李桂枝,苦大仇深的萧桂英,朴实单纯的李凤姐,聪颖多情的詹淑娟、程雪娥,温柔缱绻的洛神,飘飘欲仙的麻姑,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孝顺温厚的廉锦枫,娇憨可爱的薛金莲,快人快语的红娘,活泼稚气的春香,身处卑贱、志比天高的晴雯,乖巧玲珑的俊袭人,奋勇斩蛇的童女……梅兰芳还编演了许多时装戏,塑造出邓霞姑(《邓霞姑》)、于(余)霍氏(《宦海潮》)、郦珊柯(《牢狱鸳鸯》)、林纫芬(《一缕麻》)等新型女性。不论古今中外,其宗旨均在于歌颂真、善、美,提倡和为贵……在表演的手法上,梅兰芳将念白、唱腔与手势、眼神、身段、步态及表情融为一体,崇尚典雅、避免失态,显得自然顺畅,浑圆无瑕。尤其是他的演唱,深得中国传统美学神韵之三昧。他的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音域宽广,音色极其纯净饱满。但其唱功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平和中正,恰到好处。大巧若拙的梅派艺术大气而不失细腻,精致却出自天然,不留雕琢痕迹。看似平淡,实则深沉,端庄典雅而又含蓄精美,具有赏心悦目、励志怡神的功能和美感。
德艺双馨的梅兰芳,性格外柔内刚,处世外圆内方。温婉优雅的外表里蕴藏着坚韧执著的内心。他不肯与世沉浮、同流合污,不屑卑躬屈膝、攀高结贵,不向邪恶黑暗势力低头让步,抗日战争时期的蓄须明志更表明了他的高风亮节和胆略气魄。梅兰芳一辈子做人从艺所追求的就是“分寸”或者说“度”。对于“分寸”和“度”的拿捏控制,既是他的天赋,更是在传统文化熏陶培养下长期锤炼的结果,是梅派艺术博大精深之所在。
尽管梅不如尚(小云)高亢峭拔,不如程(砚秋)缠绵悱恻,不如荀(慧生)娇柔甜媚,不如张(君秋)华丽婉转。但梅兰芳的艺术却是所有旦角艺术流变的母体,直接滋养着包括程砚秋、李世芳、言慧珠、张君秋、杜近芳等一大批有创造有特色的后起之秀,弟子及传人多达100多人。梅兰芳不仅风靡中华大地,还曾先后率团赴日本、香港、美国和苏联访问演出,并游历欧洲,用自己美妙动听的歌喉与优雅迷人的艺术形象,征服了卓别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和布莱希特等大师,赢得西方观众的确认与迷恋,梅兰芳也因此而成为促使东西方戏剧交流的文化大使。梅艺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是东方的,又是世界的。
然而,斯人已去。随着“梅时代”的结束,以及风风雨雨所造成的文化断层和文化误读,不论是从业者还是欣赏者,对梅派艺术的精神实质的了解和体验,大多都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或狭隘的范围内。甚至有人盲目崇拜西方,鼓吹民族虚无主义,质疑乃至否定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存在,极力贬低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了弘扬国粹,我们必须高举梅兰芳这面大旗,捍卫梅兰芳的艺术地位,深刻理解梅派艺术的精髓,不遗余力地传承、发展梅派艺术。
梅兰芳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他的成功可以说是天与人归。梅兰芳已经定格为一代偶像,谱写出一部传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企及的,或者说是无法“复制”的。
今日呼唤梅兰芳,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或“克隆”梅兰芳,而是要大力倡导像他那样做人从艺,不走捷径,不抄近路,孜孜不倦,永无止境地追求艺术的完美;像他那样夯实基础,吃透民族传统,不仅继承全面,而且善于广采博取,革新创造,坚持“移步不换形”,在师承中创造、展现个性。
众声喧哗的时代,需要强化体现主旋律的主调。条条大路通罗马,何不选择大道通衢?梅艺具有雍容大路的风范,不愧是京剧艺术的主调和通衢。京剧艺术要求发展谋辉煌,就必须在京剧艺苑特别是旦角艺术中确立彰显梅派艺术的领军和正统地位。今天,我们缅怀梅兰芳的丰功伟绩,更要发扬光大梅兰芳的艺术精神,争取有所创新,有所超越,谱写出京剧艺术新的辉煌,这既是时代发展之需要,也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相关阅读:
一唱就破音的4首歌曲,华晨宇2首邓紫棋1首,网友:求放过
伯克利走红的4位音乐鬼才,中国独占3位,网友:我的小骄傲
《我是唱作人》淘汰赛 周笔畅面纱造型惊艳全场
养生就要培养情趣
工作压力太大应该如何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