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为李多奎最小的子女,也已年过六旬步入年高之龄。弘扬国粹,传授研修父亲创立的李派,使他绵延流传是我们责任和使命!
尤其近年来学李宗李势如潮涌,常有第子投拜,现确立明文规定:拜师先拜老旦列祖先贤郝兰田,谭志道及近世龚云甫,罗福山,陆延亭三大贤,没有以上诸贤圣,就没有李多奎,更没有他所创立的李派艺术!
父亲一生以龚派小学生自居,自愧比罗师相差甚远!这些祖训李家后人世代牢记。凡颂必先颂宗祖福荫,忘记背弃他们何以为人?
下面简忆几件父亲生前所讲的事情——
大家知道,父亲幼习老生,嗓败改场面后改老旦,是经几位高人指点,有爷爷这样高明的艺人,也有通晓易经奇术的道高异人,观父面相善慈温顺,有女像神韵,加上嗓音甘甜,雌音贯通,男改女必大红特红!改老旦投师罗福山,他是京剧老旦史上重要支派,他系昆山腔体脉,是谭志道的后续相承支脉,因现无录音可查,只有数张照片和简述文字尚在。曾复老人同我讲起此老,会戏极多,表演极精,嗓音苍劲,晚年多傍谭鑫培,杨小楼等名宿。品味颇高,倍受尊奉,父亲得其真传,唱念做表均打下牢固基础,尤其是刚改老旦之时,得罗师提携更是火上加薪,据父亲讲:“改行如投胎,起步最难。难到至关你一生的前途和饭碗。”二十年代初时,尽管父亲的嗓音已恢复到通透高亮,但梨园内外行和观众,并不深晓其人,有次一个重要堂会演出“四郎探母”,海报贴特邀驰名老旦罗福山饰佘太君,以罗当时的资历和声望同开山鼻祖龚云甫略略稍逊,演期将至老人突告急病辞戏。管事焦急无计,求救罗公“那就让我徒弟李多奎替我救场吧”,以罗师威望和自信立时稳住管事人。罗随即唤父亲到来,讲述救场事情,当时父亲惊得汗浸衣襟,这不是平常演出,这是替补一代大名伶罗福山。若有失误将损毁师父的一世英名!自己毕竟是初出茅庐的小辈,惶恐自身承担不起对乃师的声誉责任。罗师早已看出爱徒的心意,老人除热情鼓舞外又将全剧仔仔细细反复排练,直至满意为止。那天演出,出奇的大获全胜!人们盛赞罗门下出了这样一位有前途的徒弟。小罗福山李多奎的美名,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悉。父亲深感沐浴在罗师的福荫之中。无法言表的感恩之情,完戏后立马手捧包银赶至师父家,扑通跪地奉上包银,老人毫无病态哈哈大笑,言到:“好小子日后定有出息!”父亲如梦方悟,罗师是在借病荐贤,他是用自己一生荣誉为注,推荐自己的门生。此后父亲快速跻身正宫老旦行列,罗师的举荐惠泽终生。
在众多文章中,都讲到父亲私淑龚云甫先生,因为龚祖在唱腔、剧目和表演方面均有诸多建树,称为典型京派。有生行谭鑫培美称!尤以声腔更为精湛,以老旦唱工戏为大轴,在梨园聚会中居核心主宾,足以证明其身处显赫为尊,父亲无比仰慕并求教老人,乃至后辈子嗣,都为父亲指点神韵。父亲以重金礼聘龚祖琴师陆五爷,长达数年的口传心授奉为师尊!
朋友可能要问:父亲既然如此痴迷龚老,为何总用私淑弟子相称?我想这当中恐是父亲为妥善处理好龚罗二位贤师关系而深思熟虑的一番苦心吧!虽未正名,却有极深提携恩情。听父亲讲:时年1928年1月13日,北平第一舞台春节大义务戏,演员阵容鼎盛,观者如潮涌,大轴更是精彩迷人!《大登殿》——武生名宿杨小楼饰薛平贵、梅兰芳饰王宝钏、尚小云饰代战。原水牌贴第一老旦龚云甫饰王夫人,可临演期将近,龚推病告假,出头举荐父亲代演,那时父亲恰好正是壮年,他与金少山双绝唱红上海滩,在京津一带也已誉满梨园,当时有这样大角相聚的演出无疑是吉日良辰之机遇,但父亲也告诫我们:“有良机更要有行内外人都认同承认你才行,这就是有屁股不愁挨打的实力!换言之,没实力有机遇也不属于你!”据曾观此剧的曾复老回忆,剧场水牌由龚改李,观众也非常认同,从出场到唱念,掌声和气氛照样热烈。用刘先生话讲,唱工老旦的实力,已将李多奎稳居正宫老旦之位。在群雄之中,他也已成为其中一雄!三十年代初,龚祖以年长和体力为由,又将父亲保荐给与他长期合作的“庆盛社”,此社班主为郝寿臣和高庆奎二公。郝多次为龚配饰“徐母骂曹”之曹操,此次龚老举荐,郝先生仍照旧制沿袭,李多奎挂大轴头牌,郝仍以二牌曹操置之。这里固然有父亲的奋斗,更有先辈龚祖之福荫,加上协力同心的同仁相助。
每演此戏,龚师台口端坐把场,完戏后亲以小扇题诗相赠父亲。惜惜爱才之情令人感动!此扇珍藏多年,视为奇珍,无奈文革抄家俱毁一焚,但龚李师生交情,烈火岂能焚尽?龚老过世,父亲穿孝、守灵如子嗣一样,对龚后裔倍加照应,如视同宗弟兄。
下面再讲一段父亲力荐义子李金泉,出演大合作戏《四郎探母》的一段真实情景。佐证京剧行业秉承忠义,提携后人的亲情,脉脉相承!
诸多专家一致论证,五十年代为京剧第三个繁荣鼎盛时期,那阶段流派纷呈,人才济济好戏层出不穷,尤以大合作戏《四郎探母》和《龙凤呈祥》为阵容空前的巅峰标志,两剧为后世留下极其宝贵的实况极品,也为广大专业和业余工作者留下无法磨灭的美妙回忆。
在上世纪1956年9月,当时北京市二团和三团合并,组建大名鼎鼎的北京京剧团,并于同年9月成立建国后首届北京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音乐堂通力合作《四郎探母》。由于意义重大,阵容强硬,报上一登,购票潮涌,通宵排队,一票难寻!那年我九岁,生身父母都是科技界教授,又是超级戏迷,当日带我到音乐堂等退票,碰碰大运!可巧父亲寻到一张比原价贵两倍的戏票,大人商议由母亲代表观看,父亲和我坐台阶听了一出广播剧,散场后群情亢奋,盛赞评议,在我儿时留下美好兴奋的追忆。
而此后十余年,我才知晓,当时父亲李多奎家中却沉浸在一片悲泣之中。56年9月夫人李世英的小弟年仅7岁,突发脑炎急症紧急抢救,父母整日陪护极度悲痛,恰此时新组建京剧团和京剧联合会,组台“四郎探母”,父亲体力消耗极大告请事假,推荐义子金泉替演,真诚为他跳跃和展示创造机会,当时行内外和广大观众对强强联和,最佳阵容约定俗成心有定论,如周瑜必叶,乔玄必马,自龚祖后正宫老旦必聘父亲,已成够否全墚上坝的标准。这种定论皆赖于几十年拼杀出的实力,积累的声望和令人折服的本领。《探母》之见娘,哭堂为全剧重中之重,分由马团和谭团主演,旗鼓相当珠联配合,突换新人,马,谭坚意不干,父无奈转求萧,尚等老艺术家,也得到相同意见。临演前几天,委派能言善辩李万春来家劝说,谈到这次大合作为建国首次,总理和彭市长极度重视,是京剧界盛典。所以阵容规格极严。李先生客观分析金泉哥当时在京剧院一团状况,他是位有发展的中青年演员,在团为少春,盛兰,盛章,世海,近芳,洪春,文奎等人配戏,并以小出垫戏出演,如《岳母刺字》,据《剧目初探》注解,55年戏曲研究院依据父辈演出《岳母训子》《交印刺字》等老本改编上演,56年翁老正为袁先生编写《李逵探母》创排阶段,他另一成名作罢宴,据初探提供是57年才上演。应该讲那个年代老艺人有股较真精神,万春先生斩钉截铁一句话,您告假只能退票回戏,他一袋接一袋抽着烟斗,本着你不答应我不走的劲头,面对同仁苦劝,政治任务重大,交谈至傍晚父亲才强忍失幼子之悲痛,含泪应下这场京剧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演出,实况中隐隐听出略带疲惫的音色,见子哭堂的演唱比平时多添几分凄苦悲凉的苦涩,是一位悲父在追悼幼儿还是佘太君在见子悲歌?总之,是一位年已六旬的老人,用泣血的心在演唱。而这场群英荟萃的实况也无遗憾的为后人留下了一页传世不朽的篇章!
相关阅读:
一唱就破音的4首歌曲,华晨宇2首邓紫棋1首,网友:求放过
伯克利走红的4位音乐鬼才,中国独占3位,网友:我的小骄傲
《我是唱作人》淘汰赛 周笔畅面纱造型惊艳全场
养生就要培养情趣
工作压力太大应该如何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