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一名男旦王和齐

  山西省晋剧界,有一位被戏迷朋友们誉为山西梅兰芳的男旦演员。多少年来,这位“名角”的许多事迹一直鲜为人知。

  3月25日,在交城县县委宣传部同志的指点下,记者来到县城北端坡底道街西四排19号一处普通而安静的平房小院。这里,就是“山西梅兰芳”王和齐老人的住所。

  今年已经68岁但长相依然透着秀气的王和齐老人,热情地招呼着记者。他边给记者沏茶,边向记者打开了话匣——

  《火焰驹》中饰演小姐黄桂英13岁成名选定男旦

  “我1936年出生在汾阳县唐兴庄,在母亲生过的9个娃儿里,我排行老二。长到8岁的时候,村里的人就说我:瞧他那模样和身板,就不像咱农村的娃儿。9岁那年,我随父亲王清明(中路梆子界有名的‘十四红’)学戏。1947年,进入本村吉庆园戏班,白天师从王培生(小名四园子,晋剧著名乾旦‘毛毛旦’的第一个徒弟,‘毛毛旦’作古后的唱片录音,皆由其仿唱)、冀增海(艺名‘一千三’)、尹有生(艺名‘晒鞋旦’)练功打戏。因当时的师父爱徒心切,旧社会又流行”打戏打戏,不打不记“的师训,我经常被师父打骂,至今,左眼上方还留有师父用木棍打下的伤疤。到夜晚,我便由父亲继续辅导学戏,一天也不间断。1948年,我正式登台演出,充任夹生旦(即生、旦均演)。当年冬天,父亲又把我送到平遥县城,寄住在吴金翠老师家中,每天由吴老师领着我,到晋剧著名旦角儿程玉英那里学戏。程老师教戏极严,一招一式极认真,多一眼不行,少一眼不可,五法四功样样严格要求,这使我受益匪浅,逐渐懂得了如何刻画剧中人物。

  “1949年,我13岁。当年5月,在汾阳县冀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花儿会上,晋剧‘须生大王’丁果仙率太原市新新剧团赶会演出。父亲为让我继续深造,带我一起进入该团。从此,我便在太原市南肖墙的和平剧院与马玉楼、高笑梅、阎巨才、王桂叶、陈晋萍等一起,在丁果仙、牛桂英等老师的门下学艺。当时,老师们要求甚严,要求做到睡练咬字,七音要准;坐练表情,神色相符;站练身段,形体要正,站立不能歪斜;走练步法,不准随便去走台步······”

  说到这里,王和齐老人眼眶有些湿润,他深情地回忆到:丁果仙老师经常向我们强调,谁是我们的老师?所有广大人民都是我们的老师。艺术怎么来的?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要把戏演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高有凹,不然的话,就会平铺直叙,这就是艺术要高于生活的道理。

  在丁果仙老师的精心辅导下,13岁那一年,王和齐共出演了《金水桥》、《教子》、《血手印》、《龙凤剑》等17部戏的不同角色。观众说他扮相神形毕肖,男扮女装胜于女扮女装。那一年,王和齐扮相轰动太原、晋中、吕梁等地,小小年纪便得了个艺名”十三旦“,名声传开后。王和齐就给自己的戏路选定了终生不改的男旦角色。喜见大师梅兰芳

  1952年春天,王和齐转到汾阳县杏花村戏班,同年3月加入交城县人民晋剧团,主演青衣、花旦、彩旦等角色。从此,他的艺术生涯开始大转变。

  王和齐老人说:1953年,那是我最难忘的一年。我随交城县人民晋剧团赴首都北京演出两个多月,剧目有《回龙阁》、《武家坡》、《算粮登殿》等,剧场和一些街头的海报上这样写道:”主演王和齐、艺名‘十三旦’,青衣、花衫,三晋驰名。“当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更使我想不到的是,剧场请来了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三位大师观看我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剧场经理把我叫到休息室,请梅先生对我进行指教。梅先生根据我在《算粮登殿》和《武家坡》当中的表演,认真细致地指出了戏剧人物的身世和心境变化的特点。之后,我遵照梅先生的指点,很快改变了板式序列,取得了非常好的剧场效果。王和齐老人深情地说,梅兰芳先生的指教是他一辈子的幸运。那次,王和齐的演出轰动京城,海报上后来竟打出了”小兰芳“的字样。带出名徒宋转转

  ”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晋剧演员宋转转,在我省乃至全国,声名远播。然而,不知情的人谁能晓得,她当年是王和齐老人的门徒。

  老人拿出几本相册指给记者翻看:当年,转转在交城晋剧团的时候,她的天资就特别突出,学戏又特别吃苦,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转转成名后,经常到交城来看望我。

  在几本相册中,老人指着宋转转和他的合影说,能带出这样的弟子,我感到骄傲,为她付出辛苦,值得。

  其实,在他先后带出的7班戏校学生中,还有国家二级演员任美莲、阎普菊、王雪风、王海风等。这从侧面反映了王和齐乐于将自己的”秘诀“毫无保留传与别人的风格。早在1962年,山西省戏曲学校就请他去传授过”牧羊卷·牧羊“与”火焰驹·打路“两折戏。1981年,他在晋南演出,临汾蒲剧院院长赵乙也请他到团传授了”牧羊“与”打路“,经他传授的学生薛三勤,在1982年获得山西省中青年演员会演二等奖。1984年,清徐县晋剧团请他辅导《杀狗》,在太原市戏剧会演中,演员王文丽、李和平均获金牌奖。为此,太原市文化局为王和齐颁发指导教师荣誉证书,并赠挂帘一副,上书”春风化雨,辛勤园丁“。

  近年来,当王和齐发现传统戏的表演程式很难适应现代戏的状况,与其他一些艺人创造了”刨地打坷垃“、”摘棉花“、”踩麦垄“等13种现代戏表演技法,为山西戏曲表演艺术增添了宝贵的财富。最后的男旦

  王和齐从艺50余年,演旦角演了48年,如今,虽已年近古稀,但仍然掩饰不住台上台下的”女人味“。

  老人告诉记者,目前,全省专业剧团中,男旦仅留下他一人。在全国出名的”十三旦“中,张家口有一个,内蒙古有一个,银川市有一个,他们都已先后作古。去年,中央电视台”戏曲人生“栏目摄制组专程赶到交城县,为王和齐制作了一个专题节目,题目是”中国最后的一名男旦“。节目播出后,在全国戏曲界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专家纷纷给王和齐来信,与他商讨培养男旦继承人的话题,建议他开门收徒,老人对这些建议乐于接受,愿意为晋剧界继续培养人才。老人说,这个节目的光盘,他一直保存着。不用化妆的演员

  采访中,王和齐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有趣的事:1999年4月份,电视连续剧《郭兰英》摄制组在祁县乔家大院拍摄郭兰英小时候学戏的镜头,在挑选郭兰英师傅”云山师傅“扮演者的时候,剧组对这一演员的人选一直不很满意。最后,经当地文化部门的同志推荐,初步选上了王和齐。当时,王和齐已经63岁。

  接到剧组的邀请,王和齐赶到摄制组。导演一见老人,感到非常满意,便让他去进行化妆。不料,化妆师一见王和齐,马上就愣住了,脱口说了一句话:”不平凡,不平凡,山西的‘梅兰芳’果然名不虚传。你不能化妆,一化妆反而就不行啦。“之后,王和齐没有经过任何化妆,只在衣服上作了些变动就进了角色。由于是熟门熟路,王和齐扮演的郭兰英师傅”云山师傅“一举一动非常到位,《郭兰英》剧组的所有同志都被他的演技折服,称赞老人锐气不减,宝刀不老,无愧于”山西梅兰芳“的美誉。

  目前,王和齐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交城县政协委员。采访最后,老人对记者讲,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的发展,山西专业剧团中的男旦,目前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老人想在他的有生之年奉献余热,开门收徒,使男旦艺术继续发扬下去。

相关阅读:

郑恺被曝配合《跑男》制造话题,受罚有剧本?网友:不会再看了!
演多次女主都不红,胡歌也带不火她,比同班同学混的好却还不知足
央视主持人10年娶5位妻子,妻子身份曝光,原来是我们熟悉的她
名人养生之宋庆龄祛疾保健之道
康熙熟谙养生之道 2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