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失传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

太极拳在我国经过三百多年的流传衍变,发展成许多流派,杨氏太极拳就是其中一支流派。杨氏太极拳按传承关系大致分为:杨露禅拳架、杨班侯拳架、杨健侯拳架、杨少侯拳架、杨澄甫拳架、府内派拳架;拳架又分老架太极拳、传统架太极拳、健身架太极拳;细分起来又有大架、中架、小架和中平大架的区别。其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杨澄甫晚年的定型架拳架,它是总结了杨氏祖孙三代的拳架特点最终定型。然而,杨家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出杨家太极拳早期风格特点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因传人较少,练者廖廖,已是当今社会上罕见的老拳架,处于濒危失传的境地。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简称“杨氏中平大架太极拳”,是杨露禅之次子杨班侯所创,迄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年来的查寻考证,笔者至今没有见到任何文字记载,也没有见到盘练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友。

一、太极拳的源流及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渊源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原理,故名。清人王宗岳著有《太极拳论》一书,此为“太极拳”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太极拳的起源,历来有种种说法:①由唐代(8世纪中期)许宣平所创造;②宋微宗时(12世纪)武当山丹士张三峰夜梦玄武大帝授拳,创造了太极拳;③元末明初(14世纪)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④明初陈卜所编;⑤明末清初(17世纪)的陈王廷所编。后经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研究证实,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创编人为陈王廷。陈王廷为陈氏第九世孙,文武兼备,是一位很有创见的武术家。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来源有三:①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吸收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如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被称为“内功拳”之一;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如太极拳要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打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为杨露禅,名福魁,号禄禅,河北省广平府永年县人。杨露禅幼年酷爱武术,始学洪拳,后去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习陈氏太极拳,历时18年才学得陈家太极拳的真传带回永年。杨露禅回到老家后以授拳为业,并对陈氏太极拳进行了改进,创造了杨氏太极拳。杨露禅生有三子,长子名锜,字凤侯,早亡;次子名钰,字班侯;三子名鑑,字健侯。杨露禅之次子杨班侯悟性极高,吴图南所著《国术概论》中讲:“露禅有三子……皆获盛名。而三人之中,班侯独得其全”,受到武术界的一致推崇。杨班侯自幼随父学习太极拳,功力过人;又从武禹襄(武氏太极拳创始人)读书,学习王宗岳太极拳拳理及武氏有关著作,技艺大进。杨班侯不但继承了其父创编的杨氏太极拳,并且根据自己所学王宗岳太极拳拳理及武氏有关著作而获得的知识,结合杨、武两家拳学之精华,创编了与众不同的,在杨家太极拳拳种里独树一帜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是杨家太极拳拳种里少有的功夫架、技击架。

杨班侯二十岁后,进京助父教拳,将这套杨班侯一百零八势太极拳传给了张策。张策学成后传给他的管帐先生王竹坡。王竹坡七十三岁(1959年)时,在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公园授拳,将这套拳传给了张怀堃。

听我师张怀堃讲,他学拳纯偶然,他那时候二十多岁(1959年),因为出工伤(腰椎骨裂伤),在家休养,听说陶然亭公园有教太极拳的,能治腰病,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就此跟从王竹坡学习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王竹坡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在教拳时,拳架中的高难度动作,比如顺水推舟、玉女穿梭、高探马等一些拳势,照样做得工工整整、规规矩矩,一点儿也不含糊,由此可见王老太极功夫之深。

张怀堃历时3年,学成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

二、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套路内容由起势、主要拳势动作、过渡拳势动作、收势,共108势、300多个拳势动作组成。

主要拳势动作名称(拳谱)内容如下[过渡拳势动作名称(拳谱)略];

起势
第一趟
1、揽雀尾;2、单鞭;3、下势穿掌;4、提手上势;5、低手下势;6、白鹤亮翅;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右左搂拗步右手锤;14、顺水推舟;15、抱虎归山;;16、上势揽雀尾;17、单鞭;18、肘底锤;19、金鸡独立;20、倒撵猴;21、斜飞势;22、提手上势;23、低手下势;24、白鹤亮翅;25、仙人指路;26、海底针;27、闪通臂;28、抱虎归山;29、翻身撇身锤;30、上步撇子锤;31、搂膝栽锤;32、搬拦锤;33、如封似闭;34、单鞭。
第二趟
35、左右云手;36、单鞭;37、高探马;38、右分脚、;39、左分脚;40、转身踢脚;41、搂膝栽锤;42、抱虎归山;43、翻身撇身锤;44、上步撇子锤;45、搂膝指裆锤;46、如封似闭;47、打虎三锤;48、举步错垂;49、双峰贯耳;50、转身蹬脚;51、搂膝踢脚;52、搂膝现掌;53、抱虎归山;54、上势揽雀尾;55、斜单鞭;56、左右野马分鬃;57、单鞭;58、玉女穿梭;59、搂膝栽锤;60、搬拦锤;61、如封似闭;62、单鞭。
第三趟
63、里云手;64、单鞭;65、下势穿掌;66、金鸡独立;67、倒撵猴;68、斜飞势;69、提手上势;70、白鹤亮翅;72、仙人指路;73、海底针;74、闪通臂;75、抱虎归山;76、翻身撇身锤;77、上步撇子锤;78、搂膝栽锤;79、搬拦锤;80、如封似闭;81、单鞭。
第四趟
82、开合云手;83、单鞭;84、高探马;85、白蛇吐信;86、转身单摆莲;87、左右搂膝摆莲脚;88、右进步栽锤;89、左右搂膝摆莲脚;90左进步栽锤;91、退步撇子锤;92、进步撇子锤;93搂膝栽锤;94搬拦锤;95、如封似闭;96、单鞭。
第五趟
97、蛇形云手;98、单鞭;99、下势穿掌;100、上步七星;101、退步跨虎;102、转身双摆莲;103;弯弓射虎;104、上步撇身锤;105、进步搬拦锤;106、如封似闭;107、左右採挒手;108抱虎归山。收势。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架势低沉稳健,结构严谨,简捷明快,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劲势浑厚,实战性较强,它亦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融健身、养生、功夫、技击于一体,很适合年轻人既健身养生,又追求功夫、技击的需要。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之所以称为中平大架太极拳,是因为此拳在盘练过程中,承上启下、衔接转换的动作中,既有中架子的步法,也有低架子的步法,要求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呈150度左右和90度左右之间兼容转换衔接,以沉身坐腿、架势低沉、步幅宽大、四平坐马的步法较多,所以称为中平大架太极拳。
杨班侯一百零八势中平大架太极拳盘练过程需走五个来回(趟),运行过程是四十五分钟左右,随着盘练者的功夫逐渐加深,盘架动作的速度还会再缓慢一些,能达到九十分钟以上。在盘架过程中,要求盘练者从起势开始就得“一身备五弓”。所谓五弓是两膊弓、两腿弓、腰脊弓,总称五弓。一身备五弓要贯穿整套拳架的始终。拳势运作过程中,要求盘练者以腰为主宰,拧裹钻翻,螺旋缠绕,起落开合,阴阳...

相关阅读:

跑步机锻炼注意跑步姿势
如何预防户外运动伤害
每天什么时间锻炼健身才是最好?
提高自身健康素养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跑步有利于身心 简单小贴士让你健康跑步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