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应酬吃太饱,总会想著:以后几顿少吃一点,马上可以瘦回来。最近的研究却显示,事实恐怕没那么简单!
●肥胖海啸
众所皆知,“肥胖海啸”已经席卷全世界。根据估计,全球肥胖总人口超过五亿,每七名女性就有一人肥胖,男生则每十人有一人肥胖。肥胖会带来许多并发症,估计每年造成全球300万人死亡。研究发现已开发国家中,美国人最肥胖,日本人最苗条。即使是在少见西方速食的地方,人民的衣带也渐渐变紧,包括拉丁美洲、中东、非洲西部与南部地区。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问题的发生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不断宣示要积极对抗肥胖。
●持续减重的困难
对抗肥胖海啸最大的问题是,短期减重还算简单,维持减重不复胖则极端困难。
美国匹兹堡大学健康、运动与休闲学系教授杰奇契克(j.m. jakicic)在研究报告显示,经过3~6个月严格要求加强运动与减少饮食之后,虽然会有短期减重之效,但大部份人的体重会慢慢回复原状,甚至超越原本体重。
康乃尔大学营养科学系教授列汶斯基(d.a. levitsky)的研究则发现过度进食之后,食欲并不会等比例地减少。虽然体重大增之后会自然地稍微下降,但最后仍然稍高于先前体重。
这些研究显示每个人的体重都有个别差异很大的体质因素,后天的饮食与运动等因素,难以大幅撼动决定胖瘦的体质,除非减重者持之以恒地忍耐饥饿。放纵大吃的人,则有瘦不回来的风险。
●胖瘦的基因体质
学界很早就知道胖瘦受到基因很大的影响,这在双胞胎的研究中可以很容易得到证实,而子女的平均体重就是父母体重的平均值。被俗称为啤酒肚、鲔鱼肚的中广身材,其控制基因则跟一般肥胖不太一样,但也受到父母很大的影响。
曾有研究发现,父母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子女幼年与中年时期bmi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跟传统观念不同的是,子女长大成人后的bmi,跟他们后天的生活习惯没有明显相关。
虽然胖瘦跟基因有关,但无法解释肥胖者愈来愈多的现象。于是有人将之归咎于西方饮食文化、垃圾食物或缺少运动。常听到的说法是,肥胖以后,脂肪持续堆积在细胞里无法释放,当然会愈来愈胖。
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细胞里的油滴不会无法释放。真正的问题是,胖瘦的控制除了有基因体质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后天体质在控制。
●胖瘦的后天体质
如前所述,过度饮食一段时间之后,体重似乎很难完全恢复原貌。相关研究发现,成人即使体内已经有足够热量,却不会出现食欲减少这种应有的代偿本能。所以日积月累的过度饮食,或许就是导致肥胖后天体质的元凶。
一旦确立了后天肥胖体质,再想靠任何方法减肥,都将极为困难。综合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后天体质的建立似乎在婴儿期就开始了,难怪老来减肥老是没什么用。
一开始有学者发现,成人时期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疾病的患者,出生时体重平均都较低,为了补偿体重过低的现象,体重会快速增加。
体重快速增加,就是肥胖后天体质的创造者,也是成人肥胖与三高的重要诱发因素。
喂哺母乳的婴儿长大后比较没有肥胖的问题,也可能源自同样机制:喂哺母乳的婴儿体重增加比较慢,不像吃配方奶的小孩容易发胖。这种体重增加较慢的现象,反而有助于预防肥胖。
●节约进化论
进化论者认为肥胖是一种文明病,也是一个进化的产物。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类一直必须忍受物质随时匮乏的窘境。
于是,我们的基因采取节约(thrifty)策略,让身体可以储存多余能量,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饥荒。这种节约的进化,原本有利于生存,但最近几十年人类创造出极度富裕的物质环境,有太多机会暴饮暴食。原本优势的肥胖体质,反而沦为容易引起三高的劣势品种。
节约理论原本用于解释亘古以来,人类肥胖基因的逐渐演化,也可以解释个体后天肥胖体质的建立。
出生体重低与其他快速增重的婴儿,会改变细胞功能与基因表现,将多余热量“节约”地储存起来。基因体质与后天体质的交互作用,遂造成今天的肥胖海啸。
●肥胖启示录
科学界逐渐揭开肥胖海啸的神秘面纱,面纱下的真相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1、肥胖与基因密切相关,有的基因与一般性肥胖有关,有的则只影响俗称啤酒肚的中广身材。太胖或太瘦固然皆有不宜,但减肥政策的实施,不应无视个人的体质差异。
现在国际上大多以bmi≧ 30做为肥胖的定义。笔者则认为,每个人的理想bmi值应该各自不同。或许有一天我们对所有相关基因都研究透澈后,才能为每一个人订出不同的bmi标准。
2、暴饮暴食后,少吃一点不见得可以马上瘦回来。肥胖的后天体质,可能是经年累月多次过饱所累积出来的结果。
3、过饱效应的累积始于婴儿期,所以不应要求婴儿快速变胖。喂哺母乳让婴儿体重缓慢增加,可有效预防肥胖。
4、预防肥胖应从儿童时期开始,此时是避免肥胖后天体质的关键期。国内政策总以成人减肥为重点,可能事倍功半。
5、批评、讥笑肥胖或中广身材的人运动太少或吃太多,是一种见识短浅的歧视。瘦者可能只是基因作用,也可能是幼年家贫阻止了肥胖后天体质的出现,并不代表他们的生活习惯较佳,也不代表他们比较常运动。
6、许多军方将领被批评有鲔鱼肚而需要加强运动,是常见误解的明显事例。决策者必须深入了解肥胖的实证与相关资讯,不可肤浅地将肥胖视为罪恶。
肥胖者在进化论中,其实算是优势品种,只是在物质生活极度发达的现代,变成劣势而已。
目前我们无法改变肥胖的基因体质,也不知道是否可以改变肥胖的后天体质。即使后者可行,那也需要持续很久的忍耐饥饿才行。
肥胖专家曾说,不要视肥胖为懒惰或罪恶。那些肥胖者努力减肥,其实大多持续承受著饥饿的无情煎熬。
相关阅读:
健康减肥 健康减肥的饮食秘诀
跑步瘦身的正确方法 跑步瘦身8原则
减肥喝什么茶好 常喝这两款茶快速减肥
减肥期间能吃果酱吗?
减肥套路深,此篇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