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病宝宝 预防要趁早

  一项统计显示,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的几率会出现母婴血型不合,即这些母亲分娩出的孩子都有可能患上新生儿溶血病。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只有不到一成的父母会到医院做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使孩子远离溶血病。

  rh溶血宝宝发病更严重

  “溶血宝宝”是指患有新生儿溶血病的宝宝。这个病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有报道表明,abo溶血病占新生儿溶血的85.3%,rh溶血病占14.6%,mn溶血病占0.1%。abo血型不合中约1/5发病,rhd血型不合者约1/20发病。abo溶血病不发生在母亲ab型或婴儿o型,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或b型;第一胎可发病;一般情况下abo溶血病临床表现较轻。rh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二胎;第一次怀孕前已致敏者其第一胎时发病,临床表现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

  “溶血宝宝”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多数abo溶血病的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而rh溶血病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如溶血严重可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升高。“溶血宝宝”的贫血程度不一。重症rh溶血生后即可有严重贫血或伴心力衰竭。

  溶血宝宝确诊要“过三关”

  刚出生的宝宝如果黄疸出现得比较早或者程度比较重,那么就要警惕这个宝宝是不是一个“溶血宝宝”了。不过并不是黄疸的宝宝都是“溶血宝宝”。临床上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首先检查母子abo和rh血型,然后进行溶血检查。此外“溶血宝宝”的确诊还需进行致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测定。其中有三个试验必须做。(1)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即改良coombs试验,测定患儿红细胞上结合的血型抗体。(2)抗体释放试验:测定患儿红细胞上结合的血型抗体。(3)游离抗体试验:测定患儿血清中来自母体的血型抗体。

  胆红素脑病是最重并发症

  虽然新生儿溶血病很常见,而且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约占母婴血型不合的10%,但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其中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早产儿更易发生。早期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偶有尖叫和呕吐。持续约12-24小时后进入痉挛期,出现抽搐。轻者仅有双眼凝视,重者出现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内旋。此期约持续12-48小时。如不在该期死亡,患儿进入恢复期,但可能出现严重后遗症,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和牙釉质发育不良。此外,也可留有脑瘫、智能落后、抽搐、抬头无力和流涎等后遗症。

  不过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若及时进行换血,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另外,并不是宝宝患黄疸就说明有溶血病。

  把好产前和产后两道关

  了解了“溶血宝宝”的发病机制,准妈妈们就可以配合医生在产前进行干预。如果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准妈妈是o型血,且有过流产史或者输血史的话,就要当心新生宝宝有无贫血以及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如果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准妈妈在怀孕前就要做一个“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查一查血液里抗体的情况。要是抗体的“活性”不高,准爸妈可以安心生孩子,要是抗体的“活性”很高,则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来降低,现在不少医院都有相应的中药治疗。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亲抗体的“杀伤力”。

  如果已经怀上宝宝,准妈妈们要记得从16周左右开始,定期检测血液中抗体的情况,一般四周左右一次,密切注意宝宝有否发生溶血可能。如有异常可以在孕期治疗,效果也不错。rh血型不同的准爸妈,第一次怀孕时基本上没事,但如果有过流产或生过孩子等现象,一定要查准妈妈体内rh抗体。若抗体阳性的“活性”很强,就不应该怀孕,否则发生死胎、新生儿严重溶血的危险性就比较大了。

  对血rh抗体效价明显增高,但又不宜提前分娩的孕妇,进行血浆置换,以换出抗体,减少胎儿溶血。rh阴性血型的妈妈预防就更重要。在流产或分娩rh阳性胎儿后,应尽早注射相应的抗rh免疫球蛋白,以中和进入母血的rh抗原。临床目前常用方法是对rhd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rhd阳性胎儿的72小时内肌注抗d球蛋白。

相关阅读:

儿童进行耐寒训练有助提高免疫力
专家提醒秋季是儿童驱虫最好时机
儿童预防高血压的必要性
儿童偏食易致皮肤病
儿童长时间看电视易患性早熟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