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蛰是藏的意思,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天空开始出现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动物似被雷声惊醒,也开始出土活动,故取名叫惊蛰。
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这段时间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会出现初雷雨或连续阴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冬眠的动物苏醒并出土活动。雨水渐渐的增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有“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等说。
惊蛰前后,人们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这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对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要注意保暖。
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相关阅读: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症状应及时检查
痛风病人的饮食指导 痛风应该吃什么
打呼噜的治疗方法 4大治疗方法详细介绍
头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应该如何缓解
肺气肿是怎么回事 肺气肿有哪些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