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目前大多数心肌梗塞的原因是由于泵衰竭或致命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以及心源性休克所引起,而限制心肌梗塞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1]。溶栓治疗心肌梗塞(ami)自80年代以后迅速开展起来,其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2]。我科自2001年~2006年对有溶栓指征的60例ami患者除扩冠、抗凝等常规治疗外,配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ami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4岁。其中前壁心梗32例,下壁心梗16例,侧壁心梗12例。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血清心肌酶变化,均符合ami标准。
1.2 尿激酶的药理作用及用药方法 尿激酶为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剂,可直接使纤维蛋白溶解原转换为纤维蛋白溶酶。大剂量尿激酶进入血循环后,可使新鲜血栓溶解。方法是,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溶于0.9%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滴完,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0mg/d。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0.8ml皮下注射,每隔12小时一次,连用7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时可产生剧烈的胸痛,可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恐惧感,积极抢救时应关心、安慰患者,同时用诚恳、热情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同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采取不同的方法使患者明白自己的配合对预后有直接的影响,从而积极配合抢救。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使其也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2.2 溶栓前护理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脑血管病史、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等禁忌症。溶栓前抽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迅速、准确配制及输注溶栓药物。滴注过程中注意滴速,30分钟内必须滴完。
2.3 溶栓后护理
2.3.1熟悉溶栓成功的指标 ①胸痛症状迅速缓解。②心电图抬高的s-t段恢复或下降。③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cpk-mb酶峰值提前出现。
2.3.2 观察心电图变化 在治疗后的1/2、1、2、4、6、8小时复查一次12导联心电图,并与溶栓前的心电图相比较。
2.3.3 密切观察用药后胸痛缓解的程度,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评估疼痛的程度,及时给予止痛处理。胸痛缓解说明病人心肌再灌注溶栓治疗有效。本组病人中胸痛立即缓解者34例。
2.3.4 用药后每隔两小时查心清酶的变化,以制定血清cpk-mb酶峰值是否前移,超过正常值的2.5倍应及时调整剂量。
2.3.5 溶栓治疗后可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低血压经静点多巴胺后血压即可迅速恢复正常。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一般均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治疗,仅室速给予电复律[3]。
2.3.6 出血的护理 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用药后严密观察皮肤、黏膜、呕吐物及尿有无出血征象,定期抽血复查出凝血时间。
2.3.7 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目的是减轻心肌耗氧量。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及对疾病认识的程度不同,遵嘱行为也不同。我们要耐心解释卧床休息重要性的同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生活需求,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如大小便、翻身、更衣、进食等。
3 健康教育 ami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制定活动处方,尽量缩短病人卧床时间。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而且有结果表明,这一方案并不增加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加快患者体力及心理状态的恢复[4]。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诱发因素,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血压,宜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积极预防便秘,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避免用力排便,诱发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负荷增强而导致心绞痛或扩大梗塞面积、甚至猝死等。知道患者遵医嘱服药,告知患者药名、用量、目的、效果、长期服用的注意事项和主要不良反应,以提高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自我监测能力。并教会患者学会测量血压、呼吸、心率并记录,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复诊。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简要的急救措施。
4 讨论 a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心肌梗塞,一般在三小时内采取溶栓治疗,最好不超过六小时。溶栓治疗能使官腔通畅,恢复心肌的血供及心脏功能,是ami再灌注的首选措施,能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信心和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彪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2例。现代医学卫生,2007;(24)
2.陈俐,彭秀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新观念。南方护理学报,2003;3:24
3.张福春,郭静萱,毛节明。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00;5(3):153~154
4.范巧珍,邱小红。急性心肌梗塞无并发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8;18(6):18~19
相关阅读: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症状应及时检查
痛风病人的饮食指导 痛风应该吃什么
打呼噜的治疗方法 4大治疗方法详细介绍
头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应该如何缓解
肺气肿是怎么回事 肺气肿有哪些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