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多见,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病因未明,后者多为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引起。治疗方法有激素替代疗法、使用抗利尿药物、病因治疗三种。常见护理问题有:①体液不足;②知识缺乏。

    一、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内分泌调节功能障碍。

    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病变、肿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第三脑室肿瘤、转移性肿瘤等)、垂体切除术、颅脑损伤。

    [主要表现]

    病人尿量明显增多,24h尿量5-10l,最多不超过18l。

    尿比降低,常在1.005以下,尿色淡如清水。

    大量饮水,且喜冷饮。

    [护理目标]

    病人出入液量保持平衡。

    体重保持稳定。

    [护理措施]

    提供病人喜欢的冷饮料,如冷开水,以保证病人足够的水分摄入。

    如病人烦渴中枢受损或处于意识不清状态,遵医嘱予以胃肠外补液。

    遵医嘱给予激素替代疗法。

    监测尿量、尿比重及体重等指标。

    [重点评价]

    病人口渴减轻程度。

    尿量减少程度。

    尿比重上升程度。

    体重。

    二、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新患疾病。

    文化水平低。

    缺乏指导。

    [主要表现]

    自诉缺乏有关疾病知识并寻求信息,如借书看、找资料等。

    不能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并对此认识不足,对出入水量不用量杯测量,只是大概估计而已。

    [护理目标]

    病人了解尿崩症有关知识。

    能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护理措施]

    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尿崩症基本知识及治疗方法。

    告知病人准确监测液体平衡的重要性,包括每日称体重(同一时间穿同样衣服)。

    如能使用长效尿崩停针剂治疗,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并深部肌内注射,慎防用量过大引起大中毒。

    口渴一定要保证液体供给。

    定期门诊复诊。

    [重点评价]

    病人对本疾病知识了解程度。

    对药物治疗的了解程度。

    是否能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相关阅读: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症状应及时检查
痛风病人的饮食指导 痛风应该吃什么
打呼噜的治疗方法 4大治疗方法详细介绍
头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应该如何缓解
肺气肿是怎么回事 肺气肿有哪些临床表现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