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以动脉压升高为主的疾病。正常成人的血压收缩压≤18.67kpa(14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常有一定的波动,当不同时间反复测定收缩压>18.67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kpa (90mmha),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和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嗜盐等因素有关。早期可无症状,也可有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随着病程进展,血压持久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高血压病治疗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有效而不引起明显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降压药。同时注意纠正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舒适度的改变:头昏,呕吐;②睡眠型态紊乱;③知识缺乏;④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危象;⑤潜在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⑥潜在并发症--脑血管意外。

    舒适度的改变:头昏,呕吐

    [相关因素]
   
    高血压。

    颅内压增高。

    降压药物所致。

   
    头痛、头晕、耳鸣、失眠、乏力。

    恶心、呕吐。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说出血压升高引起身体不适的应付机制。

    自述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指导病人休息和饮食,血压不稳定/症状加重时必须卧床休息。

    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改变体位时要缓慢,从卧位至站立前先坐一会儿。

    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变化,立即同医生联系,及时给予治疗。

        [重点评价]

    评价加重和减轻不适的因素。

    评价药物疗效。

    睡眠型态紊乱

    [相关因素]

    血压不稳定引起身体不适。

    紧张情绪。

    不适应住院环境。

    [主要表现]

    入睡困难。

    易醒。

    多梦。

    [护理目标]

    病人能进入正常睡眠状态。

    主诉夜间睡眠时间延长。
   
    [护理措施]

    消除或减轻情绪紧张的促进因素(家庭、社交、医院及病情),鼓励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告诉病人睡眠与血压的关系。

    晚餐后控制水分摄入,减少夜尿次数。

    科学地安排治疗、检查的时间,避免干扰睡眠。

    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指导病人促进睡眠方法,如热水泡脚、睡前喝热饮料、听轻音乐、看书刊杂志等。

    [重点评价]

    病人睡眠改善程度。

    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认知能力限制。

    缺少信息。

    缺乏指导。

    [主要表现]

    病人能说出使血压升高的诱发因素。

    能叙述保持血压稳定的方法。

    能说出有关药物的名称、用法、作用及副作用。

    [护理措施]

    鼓励病人对疾病治疗及预后提问,倾听其诉说,确认病人对疾病和未来生活方式的顾虑。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为原则。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蛋黄等。肥胖者应降低每日热量的摄入以减轻体重。

    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降压药物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以防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

    现有的降压药种类和品种很多,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作用不同,用药要因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必须坚持长期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宜向病人说明,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教会病人自测血压。

    告知病人突发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或口服其他降压药物,稍觉缓解后即到医院就诊。如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以及夜尿增多、少尿等,均应及时就诊。

    [重点评价]

    评价学习情况及效果:病人对有关疾病知识的认识程度。

    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危象

    [相关因素]

    情绪激动、紧张。

    活动/休息不当。

    主要表现]

    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

    [护理目标]

    病人出现高血压危象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病人,告知病人缓慢改变体位。

    限制探视,减少刺激因素,防止情绪激动或紧张。

    持续高流量吸氧。

    遵医嘱给予速效降压药、镇静药及脱水剂等。

    告诉病人避免屏气用力。

    [重点评价]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瞳孔及意识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潜在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因素]

    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按时服药。

    [主要表现]

    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病症,如胸痛、眩晕、头痛、下肢麻木等。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理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能够理解药物治疗的意义。

    [护理措施]

    进行用药指导,监督用药情况。

    指导病人及家属安排每日饮食并督促执行。

    遵医嘱服用抗凝剂,如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

    遵医嘱定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

    按时复查。

    [重点评价]

    观察病人有无心肌缺血表现及脑动脉、四肢动脉硬化表现。

    潜在并发症--脑血管意外

    [相关因素]

    血压长期增高。

    情绪激动、紧张。

    活动/休息不当。

    [主要表现]

    头痛、肢体麻木、暂时性失语、偏瘫等。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保持平静心情。

    能够按活动计划进行活动。

    [护理措施]

    限制探视,减少刺激因素,防止情绪激动或紧张。

    评估病人的活动耐力,指导自护活动范围。

    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将障碍物从病人活动区域移开,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夜间加床栏,防止坠床。

    外出时要有人陪伴。

    洗澡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时产不宜过长。

    若出现肢体麻木、头痛、偏瘫甚至昏迷、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绝对卧床休息,头稍抬高。

    保持安静,避免搬动病人。

    遵医嘱应用降压药和脱水剂。

    恢复期要及早为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重点评价]

    病情变化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意识、肢体情况。

相关阅读: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症状应及时检查
痛风病人的饮食指导 痛风应该吃什么
打呼噜的治疗方法 4大治疗方法详细介绍
头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应该如何缓解
肺气肿是怎么回事 肺气肿有哪些临床表现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