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治疗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治疗是一种过渡性体外起搏方式。其主要适应证为:永久性起搏治疗前的临时过渡、心脏介入性诊疗过程中、心脏外科手术时、心肺复苏时的紧急床旁抢救。起搏时间不超过2周。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躯体移动障碍;②有感染的危险;③舒适度改变:疼痛/不适。

    一、躯体移动障碍。

    [相关因素]

    疾病影响。

    导管限制。

    [主要表现]

    病人不能随意活动。

    [护理目标]

    病人能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无并发症。

    [护理措施]

    固定导管末端,并用纱布包好,防止电极牵拉移位,影响起搏器功能。

    定时给病人变换体位,避免右侧卧位,按摩骨突处,预防褥疮发生。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为病人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如饮食、大小便、更衣等。

    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做深呼吸,2h进行1次,预防肺不张。

    如果经肘窝处插管,指导病人不要抬高手臂,必要时用夹板固定上臂,双下肢可以适当活动;如果经股静脉插管,指导病人需卧床,避免腿部弯曲而引起电极脱位或移位;如果经颈内静脉插管,尽量减少上肢活动,必要时行双上肢约束。

    [重点评价]

    病人体位是否舒适。

    肢体活动范围。

    二、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有创的操作。

    导线末端留在体外。

    [主要表现]

    插管部位伤口感染。

    [护理目标]

    病人不发生感染。

    感染危险因素降低。

    [护理措施]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按无菌技术定期更换敷料。

    用纱布包好导管末端,避免经常或不必要的触摸。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改变。

    观察插管部位及敷料情况。

    根据病情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重点评价]

    插管部位是否出现感染。

    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三、舒适度改变:疼痛/不适

    [相关因素]

    活动受限。

    起搏器植入。

    [主要表现]

    病人主诉插管部位及全身疼痛不适。

    表情痛苦,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

    病人叙述疼痛不适减轻或消失。

    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帮助病人保持舒适体位,定时活动健侧肢体及按摩骨突处。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避免刺激。

    情绪不稳定和紧张不安的病人,给予心理支持。

    观察起搏信号及病情变化,随时作好记录。

    观察有无电极移位所致症状,如头昏、胸痛、打嗝等。

    观察疼痛/不适的部位和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重点评价]

    疼痛/不适是否减轻。

    病人情绪是否稳定。

    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

相关阅读: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症状应及时检查
痛风病人的饮食指导 痛风应该吃什么
打呼噜的治疗方法 4大治疗方法详细介绍
头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应该如何缓解
肺气肿是怎么回事 肺气肿有哪些临床表现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