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疾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便。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便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如直肠全部切除后即使保留括约肌,因失去排便反向部位,仍可出现大便失禁。常见疾病有:痔、肛裂、肛瘘、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脱垂、直肠肛管先天性疾病等,均需手术治疗。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有:便秘、排便疼痛、便中带血、便意频繁、里急后重、营养不良等。如便中带血或粘液,应特别注意其来源,如痔或直肠息肉或直肠癌。护理要点应围绕预防和加重便秘的因素,进行相应保健知识的宣教和对症施行护理措施。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疼痛;③便秘;④潜在并发症--出血;⑤知识缺乏:预防保健知识。 一、

焦虑

相关因素:

1 疾病反复发作,对预防缺乏信心。

2 对病情不了解,恐癌心理,特别是便中带血者。

3 环境的改变。

4 病变部位隐蔽。

主要表现:

1 主诉精神紧张,心神不宁,失眠,食欲减退。

2 希望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护理。

3 希望亲人的陪伴。

护理目标:

1 病人适应新环境。

2 病人主诉焦虑感减轻或消失。

3 病人对预后充满信心,安心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1 热情接待安置好病人,介绍经管医师、负责护士、病房环境,消除病人对病房的陌生感,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2 经常与病人交谈,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疏导。

3 鼓励病人说出使其不安的原因和感觉。

4 鼓励病人看书、读报、与病友谈心以分散注意力,减轻来自疾病的压力。

5 详细向病人解释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效果及预后。

6 说明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

重点评价:

1 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2 对环境的知识程度。

3 能否乐于接受各种治疗、护理。

二、疼痛

相关因素:

1 炎症侵袭周围组织。

2 手术创伤。

主要表现:

1 痛苦貌、坐卧不宁,诉肛周、伤口疼痛不适。

2 排便时疼痛加重,所以病人恐惧排便,以致害怕和减少进食。

3 病情严重时可因剧烈疼痛致行走困难,不敢坐下来。

4 便秘可加重疼痛、出血。

护理目标:

1 病人主诉疼痛减轻或能耐受。

2 病人能运用某些非药物性的减轻疼痛的方法。

3 病人能避免引起或加重疼痛的诱发因素。

护理措施:

1 同情安慰病人,认真听取病人的不适,并给予及时的处理。

2 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药物镇痛或教会病人一些放松技术以减轻疼痛。

3 肛周给予冷敷、局部理疗,鼓励病人温水坐浴(1:5000高锰酸钾水溶液)。

4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以减轻排便时的疼痛:①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②摄入足够的水分。③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

5 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引起病人疼痛的根本原因。

重点评价:

1 病人能否学会运用某些减轻疼痛的放松技术,效果如何。

2 病人对引起或加重疼痛的诱因的了解程度,能否主动避免。

3 病人是否学会正确合理的饮食方法。

三、便秘

相关因素:

1 疼痛。

2 液体摄入不足。

3 饮食结构不合理。

4 排便环境的影响。

主要表现:

1 排便时疼痛致病人恐惧排便,主观上克制便意,致使大便干、硬,次数每周少于3次。

2 在下腹可触及包块,有腹胀、恶心、头痛、头晕、食欲减退、耳鸣等中毒症状。

护理目标:

1 病人排便形态正常,大便软硬适宜,排便规律,保持每天0-1次。

2 病人能描述保持正常大便形态的饮食要求。

3 病人能克服缓泻剂的副作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护理措施:

1 为病人补充足够水分,饮食中增加粗纤维含量、脂肪类食物。

2 告诉病人生活要有规律,避免有意识地抑制便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 为病人积极治疗直肠肛管疾病,消除诱发便秘的病因。

4 排便疼痛时,可在肛门涂一些润滑剂,以减轻疼痛,亦可服用粪便软化剂、植物油类。

5 告诉病人/家属便秘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运动的关系,便秘可加重和诱发直肠肛管疾病,介绍预防和解除便秘的措施,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使其主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重点评价:

1 能否知道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和便秘的关系。

2 能否保持大便正常形态、便质。

3 是否知道排便方面的有关知识。

四、潜在并发症--出血

相关因素:

1 病变侵蚀血管。

2 大便干硬,损伤肛周血管。

3 手术切口。

主要表现;

1 轻者便后、便时少量出血,重者可为喷射状大出血。

2 可有贫血,病人诉头昏乏力,活动无耐力。

3 出血量大者可有血压降低,甚至发生休克。

护理目标:

1 病人知道便秘可诱发或加重出血。

2 病人知道出血量多的危险性。

3 病人出血量、出血次数减少或得到控制,一旦出血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护理措施:

1 嘱病人戒烟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2 告诉病人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足够水分,保持大便正常形态,以免加重或诱发出血。

3 要求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最好每天0-1次。

4 病人术后如伤口引流管中流出血性液量多或短时间内突然增加者,应及时报告医师,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重点评价:

1 便血的次数、色、量的变化。

2 贫血改善程度。

是否平稳。

五、知识缺乏:预防保健知识

相关因素:

1 未患过此病,未经历过外科检查、手术、治疗。

2 缺乏该类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主要表现:

1 不知道合理的饮食可预防便秘,而便秘可诱发、加重肛管直肠疾病。

2 不知道正确的生活方式、运动和便秘的关系。

3 缺乏保持肛周卫生的知识。

4 有害羞心理,患病后不能及时就医,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5 缺乏结肠造瘘口护理知识。

护理目标:

1 掌握有关的预防保健知识。

2 知道结肠造瘘口的自我护理。

护理措施:

1 告知病人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的重要性,知道凡使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可诱发、加重直肠肛管疾病,如职业性的长久的站立、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等。

2 介绍保护肛周卫生的知识:

(1)使用柔软、白色、无香味的卫生纸,以免刺激肛门,引起瘙痒、出血。

(2)避免使用肥皂用力擦洗肛周,以免损伤肛周皮肤而引起感染、出血。

3 提供正确的饮食指导:多食粗纤维、摄入足够水分,可促进大便排泄,预防便秘。

4 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肛交。

5 结肠造瘘口的护理方法:

(1)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使他们尽快接受现实,乐于接受人工肛门。

(2)为病人及家属示范操作排空和更换人工肛门袋的方法,以使他们尽快学会自理。

(3)造瘘口周围皮肤可涂抹氧化锌软膏,避免大便直接刺激皮肤而引起的红肿、糜烂。

(4)出院前要病人及家属示范操作护理造瘘口的方法,有错误予以纠正。

(5)指导病人了解有关饮食知识:①平衡膳食,摄入足够水分。②告知病人鱼、蛋、绿叶蔬菜可增加肠道胀气和粪便的臭味,应进行自我调整。③可使用少量香水以减少人工肛袋的异味,亦可少食上述食物而降低大便的臭味,以免影响社交。

6 做好出院指导,定期健康检查。

重点评价:

1 病人是否对本病预防保健知识有所了解。

2 病人能否对人工肛门进行自理。

相关阅读:

下腹疼痛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预防腰椎病的十种锻炼方法 加强脊柱锻炼有效预防腰椎病
怎么拯救您的腰颈椎?谨记四招减轻腰颈椎的疼痛!
肩关节运动有方法 脱位你知道怎么治疗吗
突如其来的8种疼痛预示致命疾病 出现这些疼痛要及时就医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