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甲型流感妙招

  甲型h1n1流感已经在全球肆虐将近一年了,但有些人对它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谨慎者视之如鼠疫般危险,疏忽者则根本对这种病毒不以为然。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和大、中、小学校的寒假又将给甲流疫情的防控工作带来新一轮的挑战。作为普通市民,怎样才算正确预防“甲流”?怎样才能在假期里做到防病、娱乐兼顾呢?在这里,我把这段时间搜集到的大家最关心、最常咨询的问题归纳如下,再和大家聊聊我的个人建议,希望有助于朋友们更进一步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有效的防控它。

  得了甲流会有什么症状?

  虽然对甲流不必恐慌,但日常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甲型h1n1流感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如发热、咳嗽、咽痛、肢体疼痛、头痛、发冷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眼睛发红等症状;被感染的多数病人体温在37℃-39℃,也有10%的病人发烧不明显。少数患者体温会突然超过39℃,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等。

  甲流轻症可以在家治疗吗?

  甲流的治疗并不复杂,轻症患者可在家自行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出现高热情况时要及时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我建议大家以平常心对待甲流。甲型h1n1流感在一定前提下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做好个人卫生、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即可,完全不必对甲流感到恐慌。但是,不鼓励带病坚持工作或学习。中医认为“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也就是说过分恐惧反而会导致气血不平衡,容易感染病毒。

  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包括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本身就是流感,根据我们目前的观察,流感感染人体以后,直接表现出来临床表现一般是高烧,大多数的病例都会表现为高烧,用医学上的说法叫做“全身中毒症状”,相对来说比较重,重在全身酸痛,或者是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等,像相反呼吸道的表现比较弱,比如说鼻子堵,或者咳嗽,虽然也有,但相比而言不如普通感冒那么明显。那么普通感冒呢,一般都表现出很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比如鼻子堵、咳嗽、咽部红等等,但全身的症状,比如说全身的酸痛或者是肌肉疼痛等等表现的相对要弱一些,没那么明显。

  在流感流行季节,从个人角度非把甲流与其它呼吸道感染区分得十分清楚不可其实很难做到,我个人认为,一旦有呼吸道感染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更多的人,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注意休息,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发高烧就一定是甲流吗?

  不少人把发烧直接等同于甲流,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世卫组织制定的甲流诊断标准,一般来说,甲流患者会发烧,同时伴有咳嗽、咽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但也很多甲流患者并没有发烧,而是以腹泻和呕吐、头痛为主要表现,因此,如果你出现上述症状,需引起注意,或是去医院就诊。如果你感到呼吸困难、胸口疼或者嘴唇发紫,就很有可能是重症患者。

  什么是聚集性病例?

  聚集性病例就是一个小的集体,可以小到一个家庭,也可以小到一个班级(学校里的一个班级,幼儿园的一个班级,或者是工厂的一个车间,一个宿舍,学校里面的一个宿舍),在这样一个小的集体里面,出现两例或者两例以上的病例,在一个单位时间里面(一周或者是两三天,在专业上主要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判断),出现多个的病例的情况,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学校为什么是甲流的“好发地”?

  我们管学生叫做好发人群。第一、人群比较集中,第二、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还有一点就是学生认为自己年轻、力壮,所以自我的这种防护意识和保护意识不够强,所以说在学校的发生率就高一些,传播起来也更容易些。为什么把他们叫做好发人群呢,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学习,那么一旦有带入,就可能在周边的人群里面传播。

  我们到底该不该戴口罩?

  甲流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就是说,当你的口、鼻被甲流患者的喷嚏击中,就有可能感染甲流病菌。如果甲流患者打喷嚏时,你恰好站在2米之外,理论上讲感染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不过,由于甲流病毒在空气中可以存活2个小时左右,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在公共场合比如火车站、飞机场、医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最好戴上普通医用口罩。如果出现发烧或者流感症状,建议您暂缓出门;如果必须出入公共场所,希望您最好主动戴上口罩,以免把病毒传染给他人。抵抗力较差、经常出入人群密集场所的人戴口罩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那些防护级别较高的“95”口罩则通常用于接触患者频率较高的医护人员等佩戴。

  是否应该推迟怀孕计划?

  怀孕会加快心跳频率、提高氧气的消耗量、降低肺活量,使肺脏变得更加脆弱。而孕妇免疫系统的效率也会降低,可能会导致更高频率的流产、早产或肺炎风险。“不过,对于孕妇来说,任何类型的流感都可能是很危险的。”美国传染病学家茱丽娅·麦克米兰指出。目前看来,没有必要推迟自己的怀孕计划。

  什么是日常生活中预防甲流的好办法?

  甲流和季节性流感一样,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飞沫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或者通过握手、接触物件等方式,经手将病毒带至呼吸道。所以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就是注意勤洗手,洗手的水流一定要为流动水,时间最好为2到3分钟,应该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特别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而不是匆匆一冲了事。平时要保持室内通风透气,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高的食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用过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养成正确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在外出时更要注意。这些措施虽是老生常谈,也看似简单,但坚持起来却不容易。

  怎样防止甲流在家中传播?

  除护理疑似或确诊病人的专人外,其他家人避免与疑似或确诊病人接触,不要探视,使用电话和其他方式问候。疑似或确诊病人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要求,如果必须离开隔离的房间(比如上厕所、外出就医等),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家庭成员要注意保护自己,应该经常正确洗手或者用酒精棉清洁手;必要时在医院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增强自身抵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能力。严格按照普通家庭的防控措施进行室内环境卫生清扫、室内空气流通和室内空气消毒。看护者在接触病人或者进出病人房间后,一定要洗手,使用纸巾擦手,然后丢弃。

  在家护理病人时如何自我保护?

  尽量避免和疑似或确诊病人面对面;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人或者他们使用过的纸巾、衣物后,要马上洗手。由于看护者经常和疑似或确诊病人接触,所以他们被感染的可能性较高。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为7天,所以看护者在外出时也必须戴口罩,以避免自己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随时注意自己和与自己有接触的人有没有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如果有感冒症状出现,应立即联系当地医疗机构。

  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一般不会感染甲流吧?

  恰恰相反,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表明,北京市4/5以上的患者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10至20岁年龄段的患者占到近2/3,其中重症病人的平均年龄在30-40岁左右。事实上,国外甲流患者也大都为中青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称,该国目前的统计表明,1/3到2/3的成年重症病人,以及4/5的重症婴幼儿,得病前身体都很好。青壮年因为生活和工作原因,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更多,故而被感染的几率更大。因为老年人不经常在公共场所进行聚集性活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机会也相对较少。人类对这种甲流病毒没有抗体,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

相关阅读:

流行性出血热的日常护理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的常规治疗方法
远离传染源 秋季预防腹泻的方法
麻疹会传染吗?麻疹该怎么治疗?
早晨第一泡尿可看出肝的状况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常识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