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个极点,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必然的归宿,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虽说看淡生死,但每每思及死亡瞬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与恐惧。当然,还有爱莫能助的家属,也定会沉浸在深切的悲痛和伤感中。因此,作为医者,在治疗病人疾病痛苦的同时,更应该让每个生命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都能得到关爱和帮助,没有痛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同时也让逝者的亲属能够得到社会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
临终关怀是现代社会对病人的一种最具人性化关怀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死亡560万人,其中需要临终关怀的有330万人,临终关怀的社会需求非常大,我国每年需要疏导的逝者亲属就有将近1000万人。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十分迫切和重要。
然而,目前,临终关怀这项事业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对大多数人来讲,临终关怀还是一个新概念。所以,笔者以为,当务之急应提高公众尤其是广大医者的认识,纠正“救活人还来不及哪有人力物力放在将要死的人身上”的错误认识。其次是政府组织,社会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临终关怀疗护必须要包含在所有政府健康政策之中。有媒体报道,卫生部已把临终关怀定为一新兴学科,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独立科室。同时要加强临终关怀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增强技术支持,给予临终关怀有力的保证。
相关阅读:
红眼病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全科医生”进社区缓解看病难
北京社区居民参加禁毒日活动
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