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和热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热的应用

    (一) 目的

    1、 促使炎症的消散或局限。

    2、 解除疼痛。

    3、 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4、 保暖。

    (二) 影响热效的因素

    1、用热方式

    2、个体差异

    3、热疗面积

    4、时间

    5、 温度

    (三) 禁忌症

    1、 急性腹部疾患尚未明确诊断前忌用热疗,因热疗能减轻疼痛,掩盖病情真相,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2、 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忌作热敷。因该处血管丰富,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可使该处血流量增多,导致细菌及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扩散,可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

    3、 各种脏器出血时禁用热疗。因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通透性,因而加重出血。

    4、 软组织挫伤或扭伤3天内不宜用热疗,因热会促进血液循环,加重皮下出血或疼痛。

    (四)注意事项

    1、 给婴幼儿、老年人、昏迷及感觉迟钝的病员用热敷时应用大毛巾或放于两毛毯之间,防止烫伤。

    2、 使用热水袋应严格执行交班制度,经常观察热疗部位及皮肤颜色。

    3、 需持续用热水袋时,应经常保持热水袋的温度,及时更换热水。

    冷的应用

    (一) 目的

    1、 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2、 减轻疼痛。

    3、 抑制炎症扩散。

    4、 降低体温。

    (二) 影响冷疗的因素

    1、 冷疗的部位和方法

    2、 病情和个体差异

    3、 泠疗面积

    4、 时间,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时间过长可导致不良反应。

    (三) 禁忌症

    1、 大片组织受损,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不良时,泠可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组织变性和坏死。

    2、 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冷疗可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妨碍炎症吸收。

    3、 枕后、耳廓、阴囊处忌冷,以防冻伤;心前区忌冷,以防反射性心率减慢;腹部忌冷,以防腹泻;足底忌冷,以防反射性末稍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四)注意事项

    1、 局部用冷的病员,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的变化情况,一般体温不低于30℃。

    2、 鼻部放置冷袋时,可用吊杆吊起,以免局部压力过大或放置不稳。

    3、 局部使用冰袋时应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及病员感觉,如变色或局部麻木感时应停止使用。

    4、 全身用冷时,如在擦浴过程中要注意病员全身情况,出现寒颤、面色苍白,p、r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

    5、 擦腋下、掌心、腹股沟、蝈窝、脚心等部位时,应稍用些力量,擦至皮肤发红为止。

    6、 禁擦胸前区、腹中、后颈,因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

相关阅读:

入世后高等护理教育定位的思考
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浙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护理学硕士点: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护理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