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季之死谈如何急救“心源性猝死”

    12月20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相声界损失了一位艺术大师。全国许许多多喜欢马季相声的观众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我也是其中一员。沉痛之余,我想在此谈谈心源性猝死的相关知识。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以有心脏疾病表现,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甚低,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冠心病为最主要的原因,在西方国家可能占心源性猝死原因的70%~80%,约20%~25%的冠心病会以猝死为首发表现。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占75%。心源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要数各种心肌病。此外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e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等,也是猝死的原因。

    心脏病导致猝死的直接过程是急骤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此时心脏停止收缩,失去排血功能,医学上称之为心脏骤停。这类心律失常自行转复可能性甚小,如能及时救治,部分患者可成功复苏。简单而有效的救治方法是心肺复苏术,即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尽管如此,医院外死亡率仍高达85%,原因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即用直流电电击颤动的心脏,使其转复为正常心律。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呢?研究表明,从心脏骤停到除颤的时间与存活率呈负相关,3分钟内得到除颤,存活率可达74%,3分钟后存活率下降至49%。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重点在于下面4个环节:a、快速拨打救护电话;b、尽早心肺复苏;c、尽早除颤;d、尽早得到加强生命支持。而目前在大多数国家,从目击者发现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到专业急救人员赶到现场为患者除颤的时间平均为9分钟。事实上医生们早就认识到仍然有绝大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mirowski医生就着手研制可植入到人体内部的自动除颤器(icd)。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该系统能自动识别心律失常,并在10~20秒内释放电击除颤,转复为正常心律成功率几乎为100%,而过去20多年来,icd的应用已经证明在预防心源性猝死中的效果。植入icd的指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即猝死经抢救存活者;二是有心脏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预防心源性猝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定期查体及治病意识,及时发现及治疗各种心脏病。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健康饮食,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3.多吃水果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便秘不拉肚。

    4.经常测量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5.控制体重等。

 

相关阅读:

防止流感的关键是运用免疫新武器提高人体免疫力 如何提高身体免疫力
腹泻吃什么水果好 6种水果能帮助止泻
低血糖怎么办 四招有效解决低血糖问题
急性的心肌梗塞的急救处理
血友病的家庭急救处理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