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体液的pH值处于7.35~7.45 的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影响,体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们的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就是酸性体质者。
“酸性体质”只是一个“伪概念”。人体的不同体液pH值也有所不同,比如胃液就是强酸性的。正常情况下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酸中毒和碱中毒都是必须接受专业治疗的严重疾病。短期内的特定食物不可能改变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

人体真有酸碱性吗?
人体有许多种液体: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不胜枚举。这些液体各有各的酸碱度,可以用pH值来统一衡量。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指数的数值,一般在0~14之间,当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大于7时呈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
由此可见,流言中所说的“体液”肯定不是指强酸性的胃液,很可能就是指血液。按照国际常规,检测体液酸碱度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等四个方面进行测试,显然这些专业检测不是简单的家用仪器能完成的。
血液的弱碱性是怎样炼成的?
首先,血液是个复杂而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血液中含有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这些化合物保证了在不停有物质释放入血液又排除出血液的动态平衡中,只要不超过这些化合物的缓冲能力,血液的pH值会始终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
人体有着精巧复杂的设计,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血液变酸可不是狂吃几海碗猪肉就能办到的事。就拿消化系统来说,小肠可以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对胰液中碱的再吸收,从而来调节血液中碱的浓度。小肠还可以通过调节对食物中碱离子(例如镁、钙、钾等)的吸收来维持酸碱平衡。此外,大肠也能调节对含硫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的吸收,一般含硫氨基酸和有机酸由消化系统进入肝脏等器官,经过代谢反应后生成氢离子(酸)或者碱离子,并释放到血液中。再说说排泄系统。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会像一个小泵将酸性物质排出,并回吸碱性物质,同时还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
呼吸系统也是如此。 我们吃进去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经过体内代谢反应后的最终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它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因此我们的肺也没闲着,不断的排出二氧化碳,它是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效率最高的器官。
血液的成分与酸碱值对人体非常重要。正因如此,我们身体有着重重调控关卡,来保证这个酸碱度不偏不倚。事实上,一旦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而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实际上都代表身体器官出了严重的问题,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刻接受正规的医疗照护。绝不可能靠吃些普通食物就能力挽“酸性体质”的狂澜。
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酸碱度有关吗?
先来说说大家最担心的癌症。癌症与酸性确实能扯上一点关系,但并不是“酸性体质”这个“恶因”诱发了肿瘤。而是因果需要对倒过来,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 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而在肿瘤组织中血管的供应往往跟不上肿瘤细胞快速扩增的脚步,供应的氧气和养料不足。肿瘤细胞总是处于缺氧和缺养料的微环境中生长,新陈代谢过程也与正常细胞不同,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然而,在肿瘤细胞内部的pH值却是与正常细胞相同的。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实体肿瘤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只局限于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体液都“变酸”。另外,有医学报导,曾有淋巴瘤患者发生严重的乳酸中毒并发症,但这在癌症患者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至于谣言中提及的其他症状与酸碱失衡是否有关呢?事实上,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并不容易发生。而一旦体液pH值低于7.35,已经属于酸中毒了,意味着患上非常严重的疾病。酸中毒早期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嗜睡、烦躁不安、精神不振,以致昏迷死亡。如果你真的属于所谓的“酸性体质”,最正确的选择是赶紧上医院,找大夫进行专业治疗。
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代谢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热、腹泻、肠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则可由脑膜炎、血栓、脊髓灰质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广泛性肺疾病引起,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
食物真能改变人体酸碱值吗?
虽然我们的身体能自我调节严格控制体液酸碱度,单独的一餐一饭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只有在严重的病理条件下才会真正“变酸”,不过,在饮食上多注意摄入植物性饮食,确实是有益处的。
肉类、蛋类、海鲜等荤食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分解后产生酸性代谢物,还有大米、土豆、酒、甜食等含有淀粉和糖的食物消化分解后产物也是酸性的。蔬菜和水果,虽然很多味道是酸的,但是这些植物性食物在体内分解后生成碱性物质。
营养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日常摄入大量的前一类食物,酸性代谢物增多,确实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但人体不会因为某天多吃了一斤猪肉就变酸,因为经过各个器官的层层把关和配合,体液的pH值会保持在恒定范围内。可是我们的肾脏为了将大量的酸性代谢物排出,会合成更多碱性的氨(NH3)来中和酸性代谢物,然后从尿液排出。因此长期的、大量的、单一的摄入酸性食物,会加重肾脏的负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弱肾脏排泄酸性代谢物的能力,最终影响酸碱代谢平衡。

在宝石、晶体的市场上,我们可能听说过很多这样的宣传:滋养人体的“能量”、呵护精气的“力场”、对治疗XX病症有奇效的“作用”等等。
佩戴各种宝石矿石无法给人带来任何保健作用。

矿物,被定义为天然产出的,在通常情况下以固态产出的无机化合物。
矿物作为晶体,它们所含有的能量是以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式储存在自己的晶格中的。只有首先把晶体的结构给彻底破坏掉,让化学键断裂,才能获取这些能量。当你佩戴晶体时,晶体的化学键只会维持着自己的晶格,无法对你的身体产生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
而放射性矿物在世界上并不常见。常见的水晶、碧玺以及各种常见宝石几乎没有放射性,常见矿物中,只有部分天然锆石(而非人工合成的立方体氧化锆,即日常装饰品上所点缀的“锆石”)和少量特殊的萤石具有放射性风险。但各种专门的铀矿石、稀土元素矿石除外。

“我们A型血的人最招蚊子了!”“我每次跟朋友出去都是被蚊子咬的最多的,O型血真不好!”你是否也经常听见身边的朋友这样抱怨,他们都声称自己的血型最招蚊子,但结论却如此不统一,几乎涵盖了全部的血型(A、B和O型)。
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不同血型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差异。

蚊子寻找目标的方式
当人类在呼吸、出汗或是散发热量,温度、释放出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汗液中的化学物质(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共几十种因素都会吸引蚊子。
其中最重要的当数二氧化碳,这是蚊子找到目标的主要线索。值得注意的是,吸引蚊子的不是单纯的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气流,通过辨别气流方向,蚊子才能锁定目标。在野外实验中,添加了二氧化碳的捕蚊器可以比没有添加二氧化碳的同类捕蚊器多捕捉8-45倍的蚊子。而给人戴上一个装有碱石灰(以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面罩,可以让他被蚊子叮咬的几率大幅下降。再配合上其他主要身体气味物质,如乳酸、丙酮和辛烯醇,蚊子寻找起目标来会更加容易。
深色衣服易招蚊子也是有道理的。当蚊子找到并飞近目标后,视觉就开始起作用,甚至对蚊子最终会不会落在这个目标身上有很大影响。蚊子的视觉系统在阴暗的环境中最活跃,太充足的光线或者完全黑暗都非它所爱,所以反光效果较弱的黑色最吸引它们。因为这种视觉偏好,在白天,蚊子喜欢黑色的温暖且潮湿的物体。
关于蚊子的一些基础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大致明了,任何血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很少被提及。主要的原因可能正是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驱蚊产品原理
有研究指出,众多驱蚊产品所含的避蚊胺(DEET)成分起作用的原理就是通过抑制蚊子感受这些线索的感受器,让蚊子找不着目标。

美国和中国允许的一些转基因作物在欧盟是禁止上市的,只能作为饲料进口。所以转基因作物只能给牲口吃不能给人吃。
欧盟对于转基因作物上市的决定相对北美国家来说,更加小心一些。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欧盟国家就没有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了。很多时候,欧盟会先批准某种转基因作物作为饲料上市,几年以后再批准同一种作物作为食品上市。很多反转基因言论就是抓住了这个时间差,认为在欧洲,转基因作物只能给牲口吃,不能给人吃。

长期以来,关于欧盟国家是否批准转基因作物种植和食用的争论很大。一种观点认为,欧盟绝对禁止转基因作物。不过另有观点认为,在欧盟国家,转基因食品必须标注。这两种说法互相矛盾,让人怀疑。欧盟到底有没有“绝对”禁止转基因作物?如果没有的话,转基因作物进入欧盟的过程是什么?
漫长的申请过程
转基因食品想要在欧盟国家上市,需要经过一系列手续。欧盟的调控比美国要严一些,所以完成这些手续的时间也会长一些。这可能是在欧盟国家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种类比较少的原因。
要想让自己的转基因产品进入欧盟市场,转基因公司首先需要向欧盟提交申请。在申请中,转基因公司必须提供足够的科学证据说明自己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无害的。仅仅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不够的,转基因公司还要拿出数据说明这种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基本不存在区别。此外,申请的公司还要提供检测转基因成分的方法。这是第一步。
在接到申请以后,欧盟食品安全局会组织来自各成员国的独立科学家,成立一个委员会,评估提交的转基因产品。一般来说,欧盟食品安全局有6个月的时间来做决定,不过在某些时候,这个时间还会更长一些。评估委员会的科学家会仔细研究提交申请的转基因作物是否和传统作物实质上相同。有的时候,欧盟的一些实验室也会提供帮助。在评估完成一后,欧盟食品安全局会发表报告,公布结果。随后,报告会提交至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以及各成员国。
欧盟委员会在收到来自食品安全局的报告以后,会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份决定的草稿。如果这份草稿和食品安全局的结论出现分歧,那么还要附上书面的说明。在完成草稿以后,欧盟委员会会把草稿再次提交至欧盟食品链和动物健康委员会(The Standing Committee on the Food Chain and Animal Health)进行表决。食品链和动物健康委员会包括了所有会员国的代表。如果食品链和动物健康委员会对草稿的支持率低于62%,这份草稿将继续上交到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如果欧盟理事会否决了这份草稿,那么欧盟委员会必须对其进行修改;反之,如果欧盟理事会同意了这份草稿,那么草稿就会变成正式的文件,开始发挥法律效力。
所以,欧盟对于转基因作物上市的决定相对北美国家来说,更加小心一些。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欧盟国家就没有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了。很多时候,欧盟会先批准某种转基因作物作为饲料上市,几年以后再批准同一种作物作为食品上市。很多反转基因言论就是抓住了这个时间差,认为在欧洲,转基因作物只能给牲口吃,不能给人吃。
在欧盟上市的转基因作物
欧盟早在1998年就批准了孟山都公司培育的转基因玉米MON810在欧洲种植和上市。MON810玉米也是欧洲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在西班牙,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超过了玉米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 此外,捷克,葡萄牙,波兰等国家也种植了转基因玉米。
虽然欧盟国家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很少,但是在食品市场上流通的转基因作物就多得多了。玉米是最重要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到目前为止,欧盟一共批准了22种转基因玉米上市,所有的这些转基因玉米都可以作为食物使用。这些不同品系的转基因玉米来自不同的公司,包括美国的孟山都和陶氏益农,瑞士的先正达以及德国的拜耳农业。另外还有数十种转基因玉米的上市申请正在审批当中。
另一种常见的转基因作物是大豆。欧盟已经批准了3种转基因大豆作为食物和饲料使用。另外还有11种转基因大豆的品种正在申请。除了大豆和玉米,可以在欧盟上市的转基因作物还包括一种甜菜,三种油菜,以及一种土豆。这种转基因土豆更适合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不过欧盟仍然给出了食品上市许可。
值得注意的是,被批准在欧盟国家上市的转基因作物中,极少有只能作为饲料或是工业原料使用的。绝大部分转基因作物都可以作为食物成分使用。

泡面都经过油炸,而且油中往往添加了BHT(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剂)。BHT本身即是一种致癌物质,会引起肝肿大、染色体异常以及降低繁殖率。方便面碗上附有一层蜡,由于我们肠胃无法消化蜡,它会附着在胃壁上,所以吃碗装方便面的时候最好用瓷碗来泡食。
至少10年前的网络上已经在流传这个谣言,权衡利弊,没有碗面厂家愿意在碗面的碗内加一层蜡。即使真的有蜡,也不会附在胃壁上而是随着其他残渣一起被排出。

吃泡面,得重病?
先不论这种语焉不详的流言真实度有几何,即使这些重病事例全部千真万确,也未必代表是吃泡面造成了那些疾病。甲乙两件事先后发生,并不能证明必然是甲导致了乙。泡面的发明人安藤百福(Momofuku Ando)多年来几乎每日都吃泡面,直到他逝世前几天也照吃不误。安藤百福享年97岁,莫非我们也要把他长寿的原因归于泡面?
BHT究竟是何物?
BHT,全名2,6-二叔丁基对甲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实际上是一种能与自由基反应的抗氧化剂。油脂在储存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而氧化产物不仅影响油的口味,而且,往往在“坏”到能被口味感知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含量的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的氧化产物。因此,不加抗氧化剂会给食用者带来健康风险。
当BHT与油脂同时存在时,氧气会优先氧化BHT,客观上起到防止油脂氧化变质的作用。因此,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中常添加BHT,此外,BHT在化妆品业、制药业、化工业中也都有广泛应用。
BHT的致癌性至今仍有争议,证明BHT增加罹癌几率与降低罹癌几率的研究都有。 此外,由于证据显示BHT有抑制病毒与细菌的作用,有研究者正实验用BHT治疗疱疹与艾滋病。
1999年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把BHT的每日容许摄入量定在0.3 mg/kg体重。根据中国1992年提交的数据,中国人均摄入BHT大约在0.016 mg/kg体重,约为容许摄入量的二十分之一。 截止目前,BHT依然属于FDA批准的正规食品添加剂。加拿大也将其列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在没有更多科学证据证明BHT的安全性有疑虑之前,没有为之过分担忧的必要。
碗面的蜡会在胃里形成一层蜡膜?
至少10年前的网络上已经在流传这个谣言,也算是谣言中的老资格了。然而,碗面的碗所用的材质一般是聚苯乙烯(Styrofoam),这种材质本身已经足够耐热防水,何况在高温下融化的蜡很可能会影响泡面的口感。权衡利弊,没有碗面厂家愿意在碗面的碗内加一层蜡。退一步,即使真的存在蜡,大部分食用者也不会因为吃下蜡而带来健康问题。其实,有些糖果外就会包裹一层棕榈蜡(carnauba)。除了婴儿或者消化系统有严重问题的人,大部分健康的成年人摄入蜡后并没有任何不良后果,当然也不存在“蜡附在消化系统内”这种情形。 吃下去的蜡很快会随着其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
相关阅读:
增加寿命的3种行为,喝水第二,运动第三,第一很少有人做到
这种酸奶无需冷藏就能保存6个月,它为何如此“优秀”?
常用这几招50岁年轻如少女!
别拿大枣盲目养生,糖尿病人3个时间吃枣,等于再喝糖水
女人养生不可忽视保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