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晚上坐地铁上下班,只要车厢里有一个孩子,有一个父亲或母亲,那么,一车厢里都会充斥着这个父亲或母亲的声音。
那天遇到个宝宝还不会说话的,妈妈在旁边不停地跟他说话——
“跟你说话的是谁呀?是妈妈呀。”
“你想站起来是吗?你想站起来吗?”
“你要喝点水吗?”
“你看,窗外有车车,车车——车车——”
“这是你的小手吗?小手——小手——”
那个孩子咿咿呀呀地跟他妈妈对话。我只好不看书,听他们聒噪了一路。
后来有一天,遇到一对极品的父母。
孩子大概七岁,要穿过城区到达另一个地方去上学,父母陪同。
先是妈妈在说话——
“你看你看,你站在座位上看,看外面的火车——小火车,呜——托马斯——”
大概没有看到托马斯,那个妈妈又解释:“托马斯在仓库里呢,哈哈哈。”
孩子很木讷地看着他妈妈。
地铁进了隧道。妈妈又喊:“进隧道了,哦——进隧道了,一下子黑啦,哈哈。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窗玻璃上有我们的影子。看到了吗?一个妈妈,一个宝宝,一个爸爸!”
那孩子依然很木讷地看着他妈妈。
“你不要发呆啊,你怎么老是不集中注意力呢?你看啊,你看啊——”
我坐在旁边,几乎崩溃。我想说:“就发会儿呆怎么了,他都那么大了,还不知道要看什么吗?”
还好,火车到了一站,妈妈下去了,换爸爸坐在那孩子身边。我想,这会儿清净了,谁知道——
爸爸开始接力赛。声音比妈妈雄浑有力多了。
“你看窗外了吗?你看春天来了。南京的春天像什么?像春姑娘吗?……”
很快,爸爸自我否定了一下:“我不觉得像个姑娘,你也不觉得像个姑娘吧……”,
接着,爸爸要求孩子坐好,说:“我们来读报纸。”
于是他们开始读报纸。
“看好,看好这一页:三星8810,联想S650,华为B199,小米……”
我正想着这爸爸有意思,给儿子读广告页,紧接着就听到那爸爸说:“现在你听好了,我要问你的是——8810减650等于多少?”
那儿子瞬间石化了。
我实在忍不住就笑了。然后一直在笑。我觉得实在是太好笑了,哈哈哈!
那儿子过了很久,说:“不知道。”
爸爸被我笑得有点恼羞成怒,说:“那我们简单一点,91减37等于多少。”
那儿子仍然说:“不知道。”接着他忽然活过来似的问他爸爸:“你知道吗?”
他爸爸怒气冲冲地说:“不知道!”
那儿子笑起来,说:“你都不知道你还来问我!”
于是一车厢的人都笑了。
那爸爸撑不住了,说:“算了,我们不读这一页。”报纸哗啦哗啦翻过了几页。
“来,我们来读这句话。跟我念。绕——”
儿子笑嘻嘻地不念。
爸爸不屈服地读下去:“城——”
儿子仍然不念。
爸爸仍然读下去:“公——”
儿子仍然沉默。
我斜眼瞟了一眼报纸,只见好大好粗一行标题:“绕城公路收费站周日起恢复收费”。
我忽然替那个爸爸难堪起来。我想他就算是坚持着念完,心里也一定很难受吧。可是何必呢?跟谁较劲呢?
昨天又遇到一个。
是一个普通话相当标准的知识分子妈妈和一个差不多两岁大的小男孩。
他们先我上车,我上车的时候妈妈已经在说话。声音标准又响亮,显示出了受过高等教育的良好的素质。
妈妈在说:“看,晨晨,又上来一个阿姨。这个阿姨穿什么样的鞋子呀。”
小男孩学他妈妈说话:“穿什么样的鞋子呀。”
“看,这个阿姨坐下来了,这个阿姨是不是在看书呀?”
小男孩学:“阿姨在看书。”
我心里想:“知道本阿姨我在看书,在聒噪个没完,阿姨哪里还看得进去啊?”
妈妈又说:“晨晨你观察看看,这个车厢里的人都在干什么呀?”
这个问题超出了小男孩的能力。
妈妈又循循善诱:“是不是有的人在看手机,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睡觉呀?”
小男孩学舌:“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睡觉。”
“晨晨真棒!”妈妈大声表扬,“看这会儿地铁停了,门要开了。”
“门要开了。”小男孩说。
“嗯,马上又会进来很多人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阿姨先上来还是叔叔先上来……”
我忽然开始分裂了。我感觉另一个我在跟那个妈妈说话:“你为什么要跟孩子说个不停啊?”
那个妈妈很惊讶地看着我:“怎么了?”
“我问你为什么要不停地跟孩子说话啊?”
“你不知道两岁到三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吗?我如果不这样跟他说话,他的发展就会落后于别人啊。”
“你这个样子很打扰到人哎。地铁车厢是公共场所,你既然已经发现有的人在睡觉,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看手机,为什么还要这么大声地说话干扰别人呢?”
“可是既然是公共场所,我就有我的自由。”
“可是你的自由妨碍了别人的自由。”
“地铁这么好的公共环境,我要教会他学习怎么去观察别人。”
“观察别人是无妨的,可是这么大声地对别人评头品足,可不太好吧。”
“评论也是一种语言能力啊。”
“在培养他的能力之前,能不能请你先教给你的孩子什么是礼貌和素质。”
……
我当然没有这样说。我伸手去掐住了那个想要说话的我自己,把她塞进了座位底下。我的书翻在开始那一页自始至终都没能往后翻。我一动不动看着那一页只是想到一个词:“训练”。无时无刻,哪怕是在拥挤的地铁上,每一分每一秒,他们都在训练他们的孩子,像训练一条马上就要参加接飞盘比赛的狗。只是他们不觉得,他们大概觉得,那是爱。
我不会去阻止、提醒,我只会很卑劣地偷笑一下。保不定我也是这样的,只是我自己没有察觉而已。我也会突然想起那些育儿书上提醒的什么什么发展的关键期,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错过的时候半夜里惊出一声冷汗。没有高明超脱到那一个地步。我的恼怒,只是因为被打扰。因为单位喧扰、家里喧扰,只有地铁上有半个小时的安宁,而只要有带着孩子的家长上来,这半个小时也归于喧嚣。
在已经长久没有安宁的我看来,安宁是多么可贵。可是家长们把属于自己的、属于孩子的,以及属于他人的安宁全都毁了。
真是让人讨厌啊。
相关阅读:
增加寿命的3种行为,喝水第二,运动第三,第一很少有人做到
这种酸奶无需冷藏就能保存6个月,它为何如此“优秀”?
常用这几招50岁年轻如少女!
别拿大枣盲目养生,糖尿病人3个时间吃枣,等于再喝糖水
女人养生不可忽视保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