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需要吃药时,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会提示,药物需要用温水送服。但有时我们图省事,常会随手用热水或矿泉水等送服药品。这种做法到底是无妨大碍,还是会因小失大呢?
用白开水服药可以说是常识,但有些人则喜欢用50℃~60℃以上的热水服药,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妥当。因为,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影响药效。人们在服药时,应以温开水(以口感有点暖)或凉开水(25℃左右)为宜,尽量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尤其是在服用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酶制剂、维生素类和止咳糖浆类药物时,更不宜使用过高温度的水。
哪些药物不能用热水送服呢?
活菌药。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益生菌不耐高温,用开水冲泡或送服可使其灭活,导致药效降低。一般宜选用低于40℃的温水或凉开水冲服、送服。并且,活菌药用牛奶送服更好。因牛奶能减小胃酸对活菌药的影响。当然,不能用热气腾腾的热牛奶送服,一般也不超40°为宜。
消化酶类药。消化酶类为蛋白质性质,遇热易变性。复方消化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类药受热易凝固变性,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应用凉开水或温开水送服。
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性质不稳定,用热水冲泡时易氧化分解,影响疗效。维生素C泡腾片中除了维生素C,还有柠檬酸、碳酸氢钠等成分。加水后,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释放二氧化碳,因而有很多气泡。维生素C用40℃以下的温水即可溶解,不需要用热水。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遇热不稳定,容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引起类似青霉素的过敏症状。冲服阿莫西林颗粒时应控制好水温,最好在40℃以下或用凉开水冲服,冲后最好马上服用,不宜久放。
另外,清热解毒类的中药也不宜用热水冲服。因这类中药常带有芳香挥发油。例如金银花、菊花、栀子等。热水重复易加速挥发油挥发。同时,清热解毒类的药物最好凉服。
人们的另一个用药误区是,矿泉水水质好,用它吃药更安全。但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它们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生成沉淀物。例如,用矿泉水送服四环素类抗菌药、强心苷类药物以及中药,不但会使药效降低,可能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尽量不要用矿泉水服药。
相关阅读:
增加寿命的3种行为,喝水第二,运动第三,第一很少有人做到
这种酸奶无需冷藏就能保存6个月,它为何如此“优秀”?
常用这几招50岁年轻如少女!
别拿大枣盲目养生,糖尿病人3个时间吃枣,等于再喝糖水
女人养生不可忽视保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