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药物剂量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虽然药物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地写着一天几次,每次几片,可他们才不管,他们误以为增加用药剂量就会增强药效,于是深受疾病折磨时便给自己“下猛药”,本该吃一片的他吃两片,本该吃两片的他就吃三片。也有的病人会觉得“是药三分毒”,吃一点药减轻点症状就可以了,干吗还让身体承担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药品通常是按克、毫克、微克等单位来计算剂量(注:剂量就是每次的用药量)的,不同的药物,剂量差别很大。例如葡萄糖、氯化钠等药是以克为单位计算剂量,吗啡、安定等药是以毫克为单位计算剂量,而左甲状腺素钠、舒芬太尼等药是以微克为单位计算剂量。
患者服用药物的有效剂量是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得出来的,是非常精确的。患者随便增加剂量或减少剂量都是不对的。若患者随意增加剂量,可能会因服用过量中毒;若患者随意减少剂量,又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
这顿忘了吃药,千万别下顿找补
关于吃饭,老百姓有种说法是“这顿没吃,下顿找补”,意思是忘吃了一顿饭,下顿多吃一点找补回来。这个说法套在吃药上可不好使,如果忘服一次药,可千万别下次找补。
因为每种药物每次服用的正常剂量是根据药品上市前多年的试验研究出来的,这样的剂量才能保证药物吸收入人体后能起到理想的治疗作用,又能尽可能地避免副作用。如果一次吃下两次的剂量,吸收入人体的药量起的可就不单单是治疗作用,而是有害的副作用了,严重者甚至会中毒。一次吃两次的药量相当于自己擅自增加药量,会使体内药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不良反应。有些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擅自加量非常容易中毒,而且任何药物吃进去都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擅自增加药量会给肝肾造成负担。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想起来的时候距离下次吃药还有足够的时间间隔,可以在想起时及时把忘记吃的药补上,下次的药仍然按原来时间服用。比如一天一次的药(即每24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五六个小时内发现忘吃;一天两次的药(即每12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三四个小时内发现忘吃;一天三次的药(即每8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一两个小时内发现忘吃,都可以及时补上。但如果想起来的时候已接近下一次吃药时间,就不要补了。
有些例外的情况也不容忽视,比如一些胃黏膜保护药和降糖药,需要固定在饭前或者饭后吃。对于这类药物的漏服,即使想起来时离下次服药时间间隔还长,也不用补了,而是应该遵医嘱,该饭前吃的就在饭前吃,该饭后吃的就在饭后吃。
为了预防忘记吃药,可以每日尽量安排最容易记住的时间段吃药,比如一天一次的药物可以按照药品要求选择早晨起床时吃,或者睡前吃;也可以在手机里设置吃药提醒的闹钟,定时提醒吃药;或者制作一个吃药记录表,注明吃药时间,每吃一次药,就在相应的位置打上钩;也可以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药盒一般分为1 周用量,即有7 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可以把每天要吃的药物按量分类放好,如果怀疑忘了吃药可以核对,吃没吃药、吃过几次一目了然,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安全用药要掌握的7 个注意事项
有研究表明,40% 左右的人有过吃错药的经历,有时吃错药并不是因为医生开错了或者买错了药品,往往是因为患者自己疏忽大意了。在此,我总结了大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留心注意的7 个问题。
第一,注意区分颜色、形状、大小相同或相似的药片
有一次,我正在值夜班,一个病人打电话过来,说刚刚错把扑尔敏片当成泼尼松片,误服了12 片,问怎么办。扑尔敏每片4 毫克,12片就是48 毫克,而扑尔敏的最大剂量每天不超过24 毫克,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建议她立刻看急诊。国产的扑尔敏和泼尼松都是白色小圆药片,不注意区分很容易搞混。所以,服药之前一定要认真核对药品包装上的药名和剂量,同时不要让药片离开原包装,以便辅助确认药名。
第二,不同浓度的同一种药,注意区分服药剂量
曾经有位妈妈把泰诺林的滴剂误认成混悬剂,按混悬剂的剂量给宝宝服用,导致宝宝用药过量,不得不送急诊观察。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32 毫克/ 毫升,而滴剂是100 毫克/ 毫升。各位家长要特别注意药物浓度。2012 年6 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要求泰诺林生产商将这两种浓度统一成32 毫克/ 毫升,此后美国市场上就只卖一种浓度的泰诺林了。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我们医院从2012年起也只卖一种浓度的泰诺林了。但目前中国的医院和药房里仍然还有两种浓度的泰诺林出售,家长们给宝宝喂药前一定要认真核对剂量。
第三,由专人负责给宝宝服药
有时候,用错剂量还和多人喂药有关。一次,一位老太太气喘吁吁地来到药房问我:“我外孙药吃多了,咋办?”原来,前天这位老太太来药房拿药时,对怎么给外孙吃药听得很明白,当时药师怕她忘了还给她手写了一份服用药物的说明。她回到家后,给宝宝喂了药就外出了,宝宝的外公看到药,以为宝宝还没吃,就又喂了宝宝一次。所幸重复给药没达到中毒剂量。在此提醒所有家长,一定要固定由一名家人负责给宝宝服药,以避免重复给药造成过量中毒。
第四,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要仔细核对药品名和用法
有位医生给一个宝宝开了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的溶液让宝宝雾化治疗。布地奈德需要每12 小时使用一次,沙丁胺醇需要每4 小时使用一次。宝宝妈妈错把布地奈德当成了沙丁胺醇,于是布地奈德每4 小时雾化一次,而沙丁胺醇则每12 小时才雾化一次,用了一天才发现错了。结果导致宝宝使用布地奈德过量,而沙丁胺醇的药量又用得不足。所以提醒大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核对药品名和用法,尤其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
第五,包装相似的药要仔细核对药名
因为包装相似而用错药的情况就更常见了,例如用于平复疤痕的硅凝胶舒痕,跟眼药膏的包装一样,都呈管状。有个剖腹产的新妈妈把用于平复腹部疤痕的药买回家,家里老人却错把它当成眼药膏,涂进了新生儿的眼睛里。在很多年前,临床上还发生过护士把口服肠内营养液当成静脉输液推到病人血管里的事件。只因为装口服液的瓶子长得和输液的药瓶一样。这次事件以后,药厂把口服液的瓶盖改为铁皮盖,输液针扎不进去也就无法吊瓶了。当然,目前相似包装的不同药品还有很多,大家用药之前还是要仔细核对。
第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用药
止泻药蒙脱石散剂是像石灰一样的药粉,吃它时,你会为了图省事,选择把药粉直接倒进嘴里用水送下去吗?我们的一个病人就这么做了,结果噎着了,差点窒息。吃药不能图省事,蒙脱石散剂说明书里正确的服法是:取个杯子将药粉倒进去,加50毫升温开水完全冲开,然后喝下去。我把这件事发布在微博上的时候,一个网友给我留言,说想到一个笑话,说给孩子喂奶,直接把奶粉喂进嘴里,然后喝水,然后再把孩子抓起来上下左右晃。笑话说起来大家都很轻松,但一旦真实发生用药或者喂养错误就没这么轻松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能为了图省事而不加水或者少加水服药。
第七,药品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有一回,我在微博上刚给一个妈妈回复宝宝误服了湿疹膏怎么办,就有另一个妈妈问宝宝误服了护臀膏咋办。话说这些东西,真不应该放在宝宝能接触到的地方。除了外用的药膏,外用的眼药水、滴鼻剂、滴耳剂这类药也要远离宝宝存放。我们大人知道外用药不能吃,但宝宝们是不会因为这些是外用药就不往嘴里放的,所以涂完药膏要仔细收好,千万不能随手放在婴儿车里或者婴儿床上。
相关阅读:
增加寿命的3种行为,喝水第二,运动第三,第一很少有人做到
这种酸奶无需冷藏就能保存6个月,它为何如此“优秀”?
常用这几招50岁年轻如少女!
别拿大枣盲目养生,糖尿病人3个时间吃枣,等于再喝糖水
女人养生不可忽视保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