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视315曝光了一系列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视频中的王大妈甚至为购买保健品花费了40多万元。
王大妈未必没听过正确的健康常识,比起身体的病痛,对保健品的迷信是更大的威胁。
那么怎么区分保健品是否靠谱?食药监局其实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保健品不是拿来治病的!
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所以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
直接作用于疾病的是药品。
什么样的保健品不靠谱?
在保健食品的宣传中,禁止使用各种医疗用语,比如治疗XX疾病,根治XX症状,并且严谨宣传改善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
具体可参考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7种保健食品的功能规定,包括:
1、增强免疫力功能;
2、辅助降血脂功能;
3、辅助降血糖功能;
4、抗氧化功能;
5、辅助改善记忆功能;
6、缓解视疲劳功能;
7、促进排铅功能;
8、清咽功能;
9、辅助降血压功能;
10、改善睡眠功能;
11、促进泌乳功能;
12、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13、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
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15、减肥功能;
16、改善生长发育功能;
17、增加骨密度功能;
18、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19、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20、祛痤疮功能;
21、去黄褐斑功能;
22、改善皮肤水份功能;
23、改善皮肤油份功能;
24、调节肠道菌群功能;
25、促进消化功能;
26、通便功能;
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凡是超过上述27种保健功能范围的宣传都是违法的,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广告中常见的“补肾”、“补肝”、“养胃”等功能并不包含在其中。
此外,在保健食品包装标签上不能含有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
这就是保健食品标志
食药监局批准的保健食品包装上都带有“保健食品标志”,并且工商局和卫生部规定,在该类型产品广告中,保健食品标志所占面积不得小于全部广告面积的1/36,印刷品上标志的直径不得小于1厘米。
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食品标签)应有卫生部对这一食品的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
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 第号,或者国食健字 第号,进口保健食品:卫进食健字 第号。
如果没有这个标志,则不属于保健食品范围,不具备保健功效,更何况治疗疾病。
什么人需要保健品?
不管是蛋白质还是维生素,并不是没事儿补点儿“反正没坏处”,所谓的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适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营养价值不一定很高,主要目的是针对特定人群补充特定营养素。
春雨医生提醒,不要盲目相信和购买保健品,且购买时需要注意包装上的标志和服用禁忌,避免保健不成反伤身。
相关阅读:
·央视官网:谁来管管来路不明的保健品?
·没事儿别瞎吃保健品
·修正药业保健品忽悠成"神药" 买托儿为产品证言
·“宿便”排出去就能瘦30斤 谁告诉你的?
·天价保健品怎么“狠宰”老年人?
·养生节目八成为广告 热线连诊所卖药
·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 口服外用皆无效
·保健品乱象之“无所不能”的氨基酸
·食药监总局:所有声称“壮阳”的保健品均属假冒
相关阅读:
增加寿命的3种行为,喝水第二,运动第三,第一很少有人做到
这种酸奶无需冷藏就能保存6个月,它为何如此“优秀”?
常用这几招50岁年轻如少女!
别拿大枣盲目养生,糖尿病人3个时间吃枣,等于再喝糖水
女人养生不可忽视保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