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高血压 一个月内血压应达标

广州日报讯 (记者伍仞)一项在2014年初启动、覆盖了全国56个地区266家医院的高血压筛查公益项目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管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入组时已经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半数以上血压都未达标。专家提醒,由于血压控制未达标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增加两倍,如今高血压管理的新理念是一个月内把血压控制达标,但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未及时联合治疗成为血压控制达标的“拦路虎”。2/3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治疗才能实现血压达标,专家表示,单片复方制剂比同时服用两片药方便,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也有利于更早达到治疗目标。

▍血压控制要在早期就达标

中国因心血管病、慢性肾病以及糖尿病而死亡的病例中,有大约一半的死因来自于高血压。根据《201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到2014年高血压患者达到2.66亿,无论男女,高血压的发病率都随着年龄增加。

高血压危害巨大,但“2014全民学血管健康行动·中国高血压筛查公益项目”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被纳入该项目时已经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只有43%的人血压控制达标,即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这一目标值经过许多临床研究证实能够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在本次筛查公益项目中新发现的病人,情况也并不理想。有超过45%以上的新诊断患者,一发现病情就已经是二级以上的高血压,也就是血压高于160/100mmHg以上。

“现在的高血压管理新理念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要在早期就达标。一般来说,在诊断为高血压后4周之内就要达标,而越高危的病人要求就越严格。”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余丹青解释,临床研究证实,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和控制达标的患者相比,冠心病、心梗、主动脉夹层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两倍以上,影响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所以提倡一定要尽快达标。

▍早期控制好 日后用药少

2010年的一个高血压现状调查研究显示,当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也有五成多不达标,而四年后的研究结果差别也不大。为何血压控制这么难?余丹青指出,高血压并非疑难杂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经验都非常丰富也非常成熟,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依从性差,患者在长期的血压管理过程中失去耐心和信心,擅自停药、减量或者漏服。

其次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单药治疗的达标率较低,三分之二以上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治疗才能实现血压达标。

但由于患者对高血压治疗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担心过早的联合治疗会产生所谓的“耐药”,而患者的这些顾虑往往也会影响到医生的治疗决策,使得医生在应该积极换用联合治疗或单片复方制剂时犹豫拖延,从而错失及早血压达标的良机,“其实患者并不需担心。这些年高血压药物的发展很快,每年都有新药问世。其实越早控制好血压,使血压稳定下来,日后用的药物反而没那么多。到了血压很高的状态以后,我们用很多的药物可能都控制不下来。”

▍单片复方制剂依从性更好

“目前的数据显示,项目中入组时已经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入组时既往单药使用率为66%,而这类单药治疗的患者入组时血压达标率仅为45%。这说明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在单药治疗不达标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及时换用联合治疗或单片复方制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曾武涛教授说。

随着项目的开展,近90%治疗超过4周血压仍未达标的患者已调整用药。血压达标率从入组时的43%提高到复诊时的75%。既往使用钙拮抗剂单药治疗未达标的患者,换用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后4周达标率达79%。“我们现在的观念是‘一片药,一杯水’,单片复方制剂比同时吃两粒药方便,病人吃起来依从性也会更好,也有利于更早达到治疗目标。”余丹青表示。

相关阅读:

增加寿命的3种行为,喝水第二,运动第三,第一很少有人做到
这种酸奶无需冷藏就能保存6个月,它为何如此“优秀”?
常用这几招50岁年轻如少女!
别拿大枣盲目养生,糖尿病人3个时间吃枣,等于再喝糖水
女人养生不可忽视保养误区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