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都有其特别的“发作高峰时段”,心脏病也不例外。心脏病患者有7个高发时段,掌握这7个时段的特点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心脏病发作。
▌1、堵车时
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在遇到交通拥堵的情况时病情发作的几率可比平时增加3倍。因此,心脏病患者应在开车外出前选好路线,当遇到堵车的情况时可做一下深呼吸,调整心态,消除焦虑等不良情绪。此外,心脏病患者还应避免乘坐较拥挤的公交车。
▌2、急着去办事
心脏病患者在急着去办事、急着完成任务时,其全身血管可发生痉挛收缩,心脏的运行负担会加重,从而可增加病情急性发作的几率。因此,心脏病患者应规划好自己在一天内要完成的事务,并有条不紊的执行计划。
▌3、饱餐后
在饱餐一顿后,人心脏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人体在摄入高脂、高热量的饮食后会导致全身的血管收缩,从而增加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几率。因此,心脏病患者应控制每餐的饭量,不可暴饮暴食,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来改善血液粘稠的状况。
▌4、便秘时
便秘患者在排便时过于用力会增加胸腔的压力,使心脏的回血量锐减,进而可诱发心脏病。因此,心脏病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经常喝水,以预防便秘和排便过于用力的情况出现。
▌5、失眠时
美国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与没有睡眠问题的人相比,几乎每天都睡不好觉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可增加45%,有入睡困难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可增加30%,在睡醒后感觉身体没有恢复活力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可增加27%。
▌6、气温太低时
冬季是心脏病高发的季节。冷空气作用于人体后使得血管收缩、血压偏高、心率增快,这样心脏的负担就重。另外寒冷刺激后可以导致供应心脏的血管(冠状血管)痉挛,这样就会造成心肌缺血,有时候可以直接造成心肌梗死。
▌7、面对公众发言时
人们在面对公众发表演讲时难免会出现紧张或亢奋的情绪,故可因血压骤然升高、体内肾上腺素的水平激增而增加发生心脏病的几率。因此,心脏病患者在面对公众演讲前应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预防性的服药,并有效地调节情绪,以防止病情急性发作。
相关阅读:
增加寿命的3种行为,喝水第二,运动第三,第一很少有人做到
这种酸奶无需冷藏就能保存6个月,它为何如此“优秀”?
常用这几招50岁年轻如少女!
别拿大枣盲目养生,糖尿病人3个时间吃枣,等于再喝糖水
女人养生不可忽视保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