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理由去害怕WI-FI

一篇说欧美专家都担心WI-FI伤害孩子的文章最近很火。前两天某个母婴公众号群发后据说很快就阅读数好几万,下面……就没有了。很佩服这位同行删自己文章的快准狠,否则说不定会撞上最近微信严打的风口……

其实文章被自删本身已经说明很多了,不过借这个机会可以继续聊聊我们是否需要担心WI-FI的事情。

关于WI-FI和其他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我们的态度,我们之前写过不少,如果想了解,可以发“辐射”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来看。

如果你只是想了解WI-FI有没有害,那么答案是:“还没有有效的证据可以证明WI-FI和其他日常的通讯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害。”也就是说,你没有理由去害怕WI-FI。

只需要了解答案的人,可以按老规矩,点击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然后结束阅读了。下面的时间,我们会解释为什么不需要担心,和吐槽应该如何理解类似的困惑和恐吓。

说起来这篇“警惕WI-FI”的写法非常有趣,因为文章中很多的句式是这样的:“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这些疾病与辐射有关,但不少科学家对此很关心。”简单来说,这个故事可以这样汇总“有那么几个科学家和家长,就是很担心WI-FI危害儿童,虽然他们努力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什么证据,但是他们还就是担心,你们要不要也加入进来一起担心呢?”

文章中也用了一些证据来让读者担心,应该怎样破呢?

首先,还是那句话,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非电离辐射,也就是我们日常用的通信波段的辐射,会对人体有害。虽然为了预防万一有害,各国政府出台了相差甚远的各种限制标准(因为没人知道超过多少真有害)。所以你可以说某个WI-FI或者手机辐射超标违法,但你不能说它有害,不要用法律概念混淆科学。

文中提到了另一个很有趣的概念“电磁波过敏”,比如有些人如果身边有人用手机就会特别特别难受、头疼、出皮疹等等。国外有一些人的确因此只能去深山里面生活,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疾病,但是病因无法确认,也无法判定是否和电磁辐射有关,目前只好都当做“精神病学”的范畴来处理。

当然也许这些真的不是精神问题,而是人有未知的潜能,敏感到可以感受到电磁波,并因此生病,但过敏的问题不难处理,如果你过敏,就离远一些,不过敏,就安心正常生活。

另外一个所谓证据,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电磁波分为2B级别,有致癌风险,这是一个常见“吓人”手段。因为2B级别其实是“limited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 in humans and less than sufficient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 in experimental animals”。也就是说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都没有找到充足的证据,证明有致癌性。

如何衡量2B级别的所谓“可能性”,最简单的方法是跟同级别中一个更常见的名字做对比:咖啡。2B级别只是在诉苦说“我们有知道你们在担心哦,我们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呢,但是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东西致癌啊”。全球几十年在电磁辐射致癌研究上投入了巨额人力物力,却仍然无法找到致癌的确切证据,那么我们作为普通公众,到底应该担心还是放心呢,自己选吧。

真的可以选的,我们先来做两道单选题:

问题1:有个杀人嫌疑犯,没有目击证人和证据证明他是凶手,但他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己不是,那应该:

A,毙掉他;B,放掉他。

问题2:有一种很有用的科学技术,没有人能证明它 100%的无害,但也没有人能证明它有确切的害处,那应该:

A,禁止它;B,使用它。

对于问题1,当代社会的各位文明人,至少面子上都是要同意“无罪推定”,斩钉截铁的选B的。但对于问题2,就很难说了。很多人处于对个人担忧,或者只是单纯的“正义感爆棚”就会去选择“有罪推定”,先禁止掉再说吧,这是很多法国或其他欧洲人民的处事方法。

因此当看到所谓“法国禁WI-FI”的新闻,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WI-FI怎么了?!”,而是“法国人民终于又向回归穴居生活迈进了伟大的一步”。

因为人分成两类:乐观和悲观的。对于前者,你只要告诉他还没有证据证明有危害,他就可以开心地活下去了。但对于后者,他就会反问你“没发现不代表没有啊?,你怎么能断定没有呢?万一有只是你没发现呢?万一明天就发现了呢?万一后天呢?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呢?只有100%断定没危害你才能辟谣啊?”,对于这样的聊天对象,我们需要自我升华到只是拉黑他的良好修养水平。

因为这不是科学常识或者沟通能力的差别,这只代表他选择“活在恐惧的快感之中”。还好我们生活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无误),因为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这样的“悲观”人士就可能紧紧的抱团,组成一些各种颜色的政党团体,最终用参与立法的方式,封杀别人使用那些他们没有证据但就是害怕的事物的权利,让别人陪他们一起回山洞里面住着去。

判定一个人杀人很简单,找到证据就好。但判定一个人永远不会杀人则只能一直盯着他盯到他死。WI-FI或者一些其他现代科学产品也是一样,从科学的逻辑来说,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判定这些东西“一定绝对无害”,我们只能努力去寻找证据,在这之前,会一遍遍的辟谣,安慰被恐吓的民众。

但有些悲观人士则不这样看,他们无法忍受自己活在“不确定无害”的生活中,正如他们无法忍受不能确定身边某个人“以后一定不会杀人”一样。于是他们拿出枪来,说“我们忍受不了一直在担心他会不会杀人,我们先把他毙掉吧”。这个他,现在就是WI-FI。

相关阅读:

增加寿命的3种行为,喝水第二,运动第三,第一很少有人做到
这种酸奶无需冷藏就能保存6个月,它为何如此“优秀”?
常用这几招50岁年轻如少女!
别拿大枣盲目养生,糖尿病人3个时间吃枣,等于再喝糖水
女人养生不可忽视保养误区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